“惟有最好的记录鸽,才是真正优秀的种鸽”――凡布利安娜。记录,顾名思义就是获奖,最好的记录鸽,应是在若干次的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不仅说明它飞行速度快,还说明它有良好的稳定性,育种繁殖的子代自然遗传也不会差到哪里!飞行速度与稳定性,就是信鸽的飞行能力。信鸽飞行能力,不仅在比赛中表现为飞行速度快慢,还在育种时表现为遗传的稳定性。信鸽在比赛飞行中必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风向、天气、比赛对手水平飞行高低等问题,从而使信鸽在比赛中的名次都有所不同,所以某一次比赛的成绩不能代表一只信鸽的飞行能力。只有在参赛对手水平、风向、天气等条件不同情况下的多次的比赛,才更有说服力,只有对比每次比赛时信鸽的飞行速度与名次,才能更好地衡量一只信鸽飞行能力。但要通过多次比赛结果,判断一只信鸽的飞行能力,必须建立一种标准。
笔者认为计算信鸽的飞行能力,应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数据的来源应是所有比赛的飞行速度,而不应是比赛的名次。采用比较计算飞行速度比计算比赛获奖名次更为科学。数理统计方法中的“过程能力指数”,主要用于计算产品性能波动幅度的大小,引用到信鸽飞行能力统计中,可以计算出信鸽飞行的稳定性,可以客观反映出一只信鸽的飞行能力,有独到之处。现将信鸽飞行能力的运用原理与计算方法写出,与众鸽友共享!
一、引用“过程能力指数”统计方法的原因
1、利于计算信鸽飞行速度的稳定性――分散程度
采用过程能力指数计算每只信鸽的飞行能力,是因为任何一只信鸽在不同的比赛飞行速度总是有高有低,分散排列,分散性小则稳定性高。所以,过程能力指数高的信鸽,飞行速度的分散特性就小;反之过程能力指数的信鸽,飞行速度的分散特性就大。
2、可以在计算过程中快速排除不符标准的信鸽
过程能力指数计算时要求进行公差范围[即标准范围]设定,当产品未满足标准时则计算结果为负数。对于信鸽,我们只要求其飞行速度不低于某值,该情况属于计算只有单侧公差情况下的产品[信鸽]的过程能力指数。只有满足飞行速度不低于标准的信鸽,才可以进行飞行能力指数的计算。
3、数据统计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过程能力指数计算时要求采集样本不少于10个,所以要计算某信鸽的飞行能力指数时,该信鸽的飞行速度记录应不少于10个,否则计算时可能不准确。
②、按照科学的数据采集原则,采用抽样选取和全数选取两种方法,如果有选择地选取某些比赛而进行计算,则结果也不会准确。
③、表达式。为准确表达信鸽的飞行能力指数,其表达式应遵守规范,使计算结果准确科学。只有单侧公差的过程能力指数,在统计方法中一般记为CPL。对于信鸽而言,他有多少次比赛、比赛空距以及规定的下限分速[标准]应在最后的计算结果中显示。所以笔者暂定一种表达方式,供大家参考。
二、信鸽飞行能力指数的表达与计算方法
三、信鸽飞行能力计算前的准备工作
1、收集数据
收集所要计算的某信鸽参加过的所有比赛数据,为防止由于抽样选择数据造成计算结果的偏差,建议对所有比赛的飞行速度(分速)进行全数统计。由于信鸽在多次比赛中必然会有较低的分速,但只要在此次比赛中有当日归巢鸽,就不应对数据进行排除。若该信鸽参加过的比赛非常多时,还可以按空距进行分类。最好列出图表进行显示,对特殊比赛情况的进行标注,有利于在整理数据时再次处理。
2、整理数据
一般要对信鸽参加过的所有比赛进行全数统计,但由于某些比赛,信鸽不能当日归巢,不易正确反映信鸽的飞行能力。建议计算隔日归巢鸽的分速时,应按“中鸽协02规程”进行时间的隔日排除。有些鸽会计算分速时未进行隔日排除的,鸽主本人应根据放飞时间,放飞地日出时间、归巢地日落时间、归巢时间进行分速的计算。
3、计算顺序如下:先计算该信鸽的总分速,再平均分速和样本标准差,并按公式计算飞行能力指数。
四、计算信鸽飞行能力示范
1、先列图表显示信鸽多次比赛的飞行速度
通过数据整理列图表。如表一列举的是,某两羽信鸽的31次飞行记录。图表列举的越规范,根据图表计算数据时,就不容易发生错误。
表一:某两羽信鸽在正常比赛情况下的31次飞行速度
统计数据 | 甲鸽的飞行记录 | 乙鸽的飞行记录 | ||||
300KM12次 | 500KM10次 | 600KM9次 | 300KM12次 | 500KM10次 | 600KM9次 | |
第1次 | 1240 | 1131 | 970 | 1008 | 1073 | 1042 |
第2次 | 1201 | 1234 | 1031 | 1340 | 1085 | 1073 |
第3次 | 1002 | 1231 | 1238 | 1110 | 1096 | 1070 |
第4次 | 1135 | 1128 | 590 | 1005 | 948 | 1005 |
第5次 | 1121 | 789 | 1210 | 950 | 1226 | 1090 |
第6次 | 1320 | 1421 | 1170 | 1238 | 1132 | 1042 |
第7次 | 1053 | 1218 | 1320 | 810 | 1043 | 1038 |
第8次 | 1420 | 915 | 460 | 1270 | 1055 | 910 |
第9次 | 1320 | 1312 | 1420 | 1110 | 1067 | 1170 |
第10次 | 970 | 1008 | | 1042 | 1178 | |
第11次 | 1140 | | | 1089 | | |
第12次 | 1205 | | | 1140 | | |
本文举例的甲乙两羽信鸽参加的比赛较多,所以有条件按空距划分,可以分别进行信鸽单项空距的分速之和、平均分速、样本标准差等的计算,并可以计算出它们在不同空距时的飞行能力。而建立图表,可以帮助计算人员更容易地进行数据的统计。如计算出这两羽信鸽的单项空距的分速之和、平均分速、样本标准差,以及在不同空距的飞行能力指数等参数。如表二所示。
表二:某两羽信鸽300KM、500KM、700KM的飞行能力参数对比表
五、飞行能力指数的分析与应用
1、信鸽飞行能力的判断
表四:信鸽飞行能力指数判定标准(参照中质协《过程能力等级评定表》制订)
范围 | 等级 | 判断 | 范围 | 等级 | 判断 |
CPL≥1.67 | 特级 | 飞行能力非常高 | 1.67>CPL≥1.33 | 一级 | 飞行能力充分 |
1.33>CPL≥1.00 | 二级 | 飞行能力尚可 | 1.00>CPL≥0.67 | 三级 | 飞行能力不足 |
CPL<0.67 | 四级 | 飞行能力严重不足 | | | |
等级划分,最关键的是标准(下限分速)的设定值,如标准不统一,则划分必然有天壤之别。 |
2、应用示范
本文列举的“计算信鸽飞行能力示范”中的甲乙两只信鸽,通过计算飞行能力指数,可得出结论:甲鸽与乙鸽,按空距划分或全数统计,甲鸽的分速之和与飞行总分速比乙鸽高;但通过飞行能力指数计算可知,甲鸽在300公里的稳定性比乙鸽高;但乙鸽在500公里与700公里的稳定性比甲鸽更高,见表五。
选择种鸽的目的是为培育飞行快速且稳定的子代,不仅要求种鸽不仅要有优良的家族飞行史(血统)以达到优良基因的稳定遗传,还要求种鸽应具有快速飞行的能力,如优良的比赛成绩和名次。但一只能在多次比赛成绩优秀的信鸽,则至少说明了它本身一定具有好的血统,并具有快速飞行的特点,达到了对种鸽的全部要求。假若本文举例的甲乙两只信鸽为一雄和一雌,则配对时则可能会产生更为优良的个体子代的概率要高。
通过计算信鸽的飞行能力指数,可以从微小之处观察到信鸽的品质,得出独特的见解。望有条件的鸽友用过程能力指数或其他的数理统计方法对信鸽的飞行能力进行计算,通过比较也许你会有其他的发现。信鸽科研只有百花齐放、不断钻研才会共同提高,实现科学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