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翅、负重家飞训练行的通吗?
网上已数次看到剪翅、负重家飞训练的经验介绍,对这样有创意的大胆设想我首先钦佩他们是动了脑筋了,是认真的养鸽人。但是我不得不说:剪翅、负重家飞训练的想法是幼稚的,现实会宣告这样的训练方法毫无意义。因为:
1、信鸽能够快速归巢除了有良好的体魄,还受导航能力、归巢毅志力、风向的制约,而后三者更为重要;因为在一次大羽数比赛中,几乎同等级别的好鸽子约占20%,它们的飞行速度相差无几,能够获得冠军主要原因:第一是赛鸽飞行的实际距离相对较短,也就是说导航能力强的鸽子实际飞行距离短、用时少;第二是鸽舍位置与当日风向有密切关系,例浦东新区的比赛只要比赛当日刮的风向便可知道这次比赛那里会先到鸽子,基本不会有错,如更大范围风向对赛绩的影响也更大。因此,鸽子仅有良好的体魄是远远不够的。
2、剪翅、负重的出发点是为了增强赛鸽的适飞能力,而事实上目前行之有效的每次60分钟以上家飞训练同样能够达到此效果,而且已被广大鸽接受;剪翅、负重想法虽好,但实际操作起来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因为信鸽的生理构造有其合理性,人为改变它会造成顾此失彼,反而影响到家飞质量。
3、剪翅、负重是一种超常规的训练方法,只有当高手之间已无其它手段提高赛绩的情况下、在对自己鸽子,对手鸽子相当了解的情况下,使用这种超常规方式争取胜人一筹或许有道理,但是我们永远无法做到非常了解自己鸽子,更无法了解对手的鸽子,何况赛鸽的学问十分深奥,不可能存在竞争对手之间已无其它手段的现象,就那家飞训练、路训来说,每个人执行起来都不一样,能够做好已相当不易。因此,剪翅、负重训练如同给自己出了一道永远无法解答的难题,毫无实际意义。
北京、上海公棚之比较
到目前为止,信鸽365上注册的北京公棚有57家,而上海仅有4家,为什么南北会有如此大的差距?
上海的四家公棚中,中荣因为面向世界、面向全国,上海鸽友参赛非常有限,加之林老板占自己家大业大,公棚还能够支撑下去,其余三家可以用奄奄一息来形容。
上海为什么公棚兴不起来?说良心话不是公棚老板不好,也不是公棚章程环好,有人说上海因为赛事多,特别是特比环大赛将养鸽人牢牢地吸引了,于是失去了参加公棚赛的积极性,这种说法有一点理由,但并非是根本,因为实际上上海每年有大量鸽子参加外地的公棚赛。最根本的原因是:上海人对公棚从心底里是非常不放心的,即使送公棚也是自欺欺人,是自己安慰自己,因为凭什么相信公棚的公平、公正?仅仅一纸章程就是信任的依据吗?送本地公棚也好,外地公棚也好,只要有一点蛛丝马迹,下次决不会再送,这就是上海人的精明,问题在于公棚多少都会存在小动作现象,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所以上海人参赛公棚的热情,在没有解决制度问题的情况下,恐怕不再高涨。仅有的几家公棚要生存下去,在上海实在是不易。
北京为什么会有57家公棚?从数量上能看出这是一个非常不正常的现象,即使赛鸽王国比利时,乃至整个欧洲也没有那么多公棚;台湾是目前世界上赌鸽最盛的地区,可是也没有几家公棚,北京的公棚现象说明这个行业有利可图,于是纷纷加入导致恶意竞争。试想一下57家公棚需要多少鸽子?需要多少参赛费?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你会相信这其中有多少是真实的?
公棚捞钱的对象其实是广大热心的普通鸽友,说穿了抄热公棚赛因为有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否则不会产生目前北京57家公棚的现象。
在无信誉保障、无有效监督措施的情况下北京居然能生存57家公棚!!!
我知道北京人确实有钱,中国的大户北京平均占有率最高;我也知道北京人养鸽参赛热情全国属最高;我更知道北京人直爽、坦诚、大方,可是这些特质正好给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北京有理由需要57家公棚吗?这种反常现象可以说明太多太多的问题,只要用脑想一下应当不难明白其中一定有问题,我相信无须久远北京公棚现象可能随时成为引爆的定时炸弹,最终受伤害的一定是广大普通鸽友。
上海VIP俱乐部
上海市信鸽协会名下原先有一个赛鸽俱乐部,由于开始时入会门槛高(入会费1000元)参加的人不多,每次比赛区区几百鸽子,而且呈越来越少的趋势,俱乐部生存已经面临危机。办俱乐部的初衷确有名人名赛的想法,然而过分的强调高端赛事,与这项运动的特点不相符;赛鸽是一项群众性活动,需要有一定的量,如果参赛鸽子少了就会失去公信力,权威性,这样的比赛也很少有人关心,所以办俱乐部既要有与普通赛事区别的特性,又不能缺少公众性参与的特性。
1、入会门槛比原先更高;
2、调门比原先更高:承诺赛制同国际接轨,并评选鸽王;
3、赛事比原先增多;
4、预设的费用增多;
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吸引上海更多的高端客户,然而到目前为止仅有78位参加,更多的高端客户并没有积极响应,原因无非就是他们并没有对这样的俱乐部抱有希望。现在事实上俱乐部刚开张就面临严重亏损,这样的情况能维持多久?
总共才78位会员,每次比赛能有多少羽?或许有人会说这就是VIP,但我相信这不是创办者的初衷,它的前途十分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