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问 吧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鸽友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精彩日志 杂 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首页 特别报道 各地快讯 图片 鸽坛论剑 鸽坛杂谈 热点论坛 养鸽经验 信鸽知识 讨论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鸽坛杂谈 > 人物特写
背景:
阅读资讯

苦心一世的养鸽人(图)

日期:2009-10-29 来源:信鸽365 作者:信鸽365  浏览次数:次 [字体:大 中 小]
苦心一世的养鸽人(图)

    赵哥养鸽据说是从五六岁起,今年已六十多岁,中间不养也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除了这段日子影响他养以外,其余时间基本没有断过。真是爱鸽如命,爱不释手,赵嫂说赵哥待鸽子比待她亲,这话说的似过分却也不过分,有时候可真是比老婆孩子都亲。

    赵哥是一名工人,不知什么原因,他参加工作的单位是县服装厂。那时候的服装厂基本都是女职工,男性职工很少,偶尔有两个也是调味品。赵哥负责外交搞业务工作,经常到各单位走走串串,联系业务活。我当时是在县医药公司工作,主管总务,单位有个医药加工厂和医药批发部的职工需要工作服,所以我们有了接触的机会,互相认识,不过那时我不养鸽子。

    当时的工作服也就是劳动布制作的,有人能够施花样的,还专门在屁股上和漆盖上再补上几个大补丁,这更为时尚。其实补补丁的人,有些是穿破了,有些就是新的也就开始这样操作,好像是更能够显示一种当时的革命精神。在那大革命时期,谁能穿个劳动布衣服,也是很时髦、很显眼的,走到街上好多人都很羡慕,主要是当时社会上工人和农民的差距,认为穿上劳动布工作服的人都是工人,每月有几十元的固定收入,就很不错了,平均每天工资就一元多。而农民每天挣工分,一个劳动日就五分钱到一角钱。不过当时物价也比较低,一个鸡蛋也就五分钱,所以有人就干脆直接的讲:“农民一天就只能赚到一个鸡蛋。”

    就是这么低的收入,赵哥省吃俭用也没有耽误过养鸽子。只不过是数量少一些。改革开放以后,生活富裕了,养鸽子的条件也逐渐优越了,加上国营企业逐渐被个体企业的取代,赵哥也就内退后专业养起了鸽子,至今又二十多年了。

    说起赵哥养鸽子有个特点,只是为了玩,不参赛,因为怕丢。在他的家里基本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房屋设施,老土坯墙,老式小瓦房,也没有个像样的鸽笼。赵哥虽然不参赛,但是却有很多好鸽子。前些年,电子环鸽子很畅行,赵哥只要见到谁家有个电子环鸽子,他百生法子要把它弄到手,圈在一个小笼子里让它和自己看上的鸽子恋爱配对,能不能配上,繁殖的子代能不能飞,他倒不去探讨后果,因为他就不参赛,连训放也没有过,所以只是图个乐趣。问起来是什么什么鸽子的后代,能不能飞?谁也说不清楚。赵哥每月退休有一千多元,除了自己家责任田生产出来的一些粮食供鸽子吃以外,很少再买饲料,每月能卖上几对幼鸽子也是很微不足道的一些小收入。

    赵哥所居住的镇所在地没有鸽子市场,要赶鸽子会,最近的也要跑十多公里,最远的要到洛阳鸽市三十多公里。刚开始几年他就骑个自行车,从他家到县城虽然只有二十来公里,但是有一个很大的坡,他就干脆推着车子走。后来改成个汽油助力车,好像“鸟枪换大炮”了,每五天一回他基本都要去,简直成了会会到。

    昨天到他家里去采访,恰好他又不在家,下面是拍照他鸽舍的几个镜头:

         

赵哥的老院子

老土墙上鸽窝

自由的飞翔,自由的落脚

赵哥认为的好鸽子,在死笼里尽情的生育

无限量的繁殖

自由家飞的鸽子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他22年把爱鸽当珍宝(图)
黄金搭档卫冕上海泰安7162羽桂冠(图)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最新更新
热门点击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发展历程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10 xinge365.com 版权所有 信鸽365 - 中国信鸽第一资讯信息门户网站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