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美丽的城市上空,如果没有信鸽的自由飞翔,天空将显得单调。在沈阳市大东区民强小区,这个高楼林立的地方有一片属于鸽子的天空。 今年72岁的信鸽爱好者关保仁,是一位有着50多年养鸽经验的“老人儿”。他每天4时起床喂食、放鸽、清理鸽笼,16时放鸽,到了开春时节还要搭建鸽窝,繁殖幼鸽。而幼鸽成长的每一个时期都要对它们进行拉练,30公里、50公里……一直到500公里。老关年轻时的专业是长跑教练,而这时他已然变成了一名“鸽子教头”。 老关从十几岁开始就饲养着鸽子,在他的这个20余平方米的鸽棚里堆满了鸽药、补充剂、粮食等,这些瓶瓶罐罐将这个不大的小屋填得满满的,这里俨然成了一个专业的鸽子养殖基地。 “为了养鸽子方便些,这里接了水和电。房檐上还装了电动吊钩,靠这个把鸽子和鸽粪运上运下。”老关骄傲地介绍着他的杰作。“你看这饲料,就分比赛饲料和清除饲料。而这比赛饲料里又细分为:玉米、大花豌豆、白豌豆、葵花籽、谷子、燕麦、大麦等,能有19种。”老关如数家珍地一一道来。 赶上周末老关会去万柳塘公园的鸟市逛逛,碰上好的就买回来。这天的老关不时看着手表,“昨天参加比赛的鸽子快回来了,该看看了。”10月20日,在沈阳市信鸽协会举办的今年全市最后一场500公里幼鸽竞翔大赛中,老关送了9只鸽子参加比赛。 比赛从黑龙江肇州到沈阳这500公里路途中,3500余只鸽子将面对来自严寒、缺水、猛禽的考验。对于鸽子这是一场体力与意志力的考验,而对于信鸽的主人这是一场实力与能力的较量。在比赛前,鸽子主人会随时关注气候的变化与信鸽飞行的时间,信鸽的速度将会决定最终成绩的结果。 15时,一只鸽子从南边盘旋着飞了回来。老关有些失望,8时放飞到这时回来的鸽子,成绩大部分都超出了优秀信鸽的时间范围。 从1978年第一次放飞信鸽到现在,老关饲养的鸽子在历次比赛中都获得过大奖。对于各种奖项他都如数家珍般道来。多年的经验,让他成了信鸽圈子里最老到的鸽者,渐渐地侍弄鸽子变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鸽子在我心里是第一位的,就算我不吃饭也要先喂它们。”看着在鸽笼前徘徊的鸽子,老关舀了碗饲料撒进食盆。“养鸽子的乐趣很多时候是在比赛中得到的,但是比赛总是有输有赢,(鸽子)都回来了就好。”望着回归的鸽子飞入鸽笼,老关感到了一丝安慰。 放牧这些飞翔在城市上空的鸽子是关保仁心中最大的满足 沈阳市万柳塘公园鸟类交易市场内,鸽主们仔细查验着鸽子,以期卖得一个合理的价格 新闻链接: 信鸽是鸽子家族中的一种,善于飞翔,有强烈的归巢能力。人类驯养鸽子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两千年前,中外历史上均有把信鸽作为通讯工具的记载。现在城市中信鸽主要用于比赛竞翔或单纯的观赏。信鸽竞翔作为健身运动的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拥有广泛的爱好者。 “今年信鸽大赛上的冠军鸽子在拍卖会上拍出了6.5万元的价格。”沈阳市信鸽协会秘书长唐俊英介绍说,“目前沈阳市信鸽协会会员有近900人,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19岁。这些信鸽爱好者成了沈阳市信鸽运动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