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见一则鸽友留言,全文如下:“胡老师您好,我是北京那个给您发过短信的鸽友,你看到了吗?您可不可以去一趟蓝星鸽舍家里,照个几张照片和鸽子,发表一下,让我欣赏下呢。谢谢您了,求您能帮帮我,因为工作时间没有机会去西安!”
我认识袁含先生有十年了,那时他们在西安威力公棚2003年的大奖赛上获得了500公里决赛冠军、八名的优异成绩,那个时候的冠军鸽就拍出了十万元的高价。
袁含先生一介书生,按现在的说法他是官二代、富二代的“高富帅”典型,他爷爷辈上就是书香门第,父亲辈上也是厅局级领导干部。自己下海创办企业当了总经理,夫人留在机关一不小心却当上了局长,孩子遗传基因好,读书好,高考成绩好,走上了仕途。袁含先生属于家庭的“叛逆者”,不务正业就是喜欢养鸽子。
现在,袁含先生已是奔耳顺之年的人了,功成名就,专心养鸽,以鸽怡情,安享乐趣。
袁含先生打公棚赛的成绩更好一些,2003年秋,与人合作就夺得西安威力公棚决赛冠军、八名。2006年秋参加北京的公棚赛,一举夺下北京碧野蓝天公棚300公里预赛,3700羽参赛鸽当日归的伯马冠军,第二日又报进四名,至500公里决赛又获得52名、118名。成绩为当年西安鸽友打北京公棚赛的最好成绩。
2007年秋,袁含先生再打西安威力公棚比赛,他的鸽子又夺得300公里预赛冠军。
2008年在西安金佰利公棚预赛又夺三名,决赛39、46、113、150名,并获200元一把抓冠军,团体三名的优异成绩。
袁含先生至今年年打公棚赛,年年有奖拿,按他的话说不拿冠军不算成绩。他也跟我说过等他拿冠军再宣传不迟,此话也算回复了北京鸽友的留言。
袁含先生做人比较低调,见了熟人就比较健谈,他讲过打公棚赛过去靠鸽子种气,未来靠出鸽子的功夫;过去靠手法,未来靠脑子;过去靠运气,未来靠实力;过去靠钱多下炮,未来靠创新获胜。
袁含先生再三强调公棚鸽子一定要粗养,不能娇惯了送公棚的幼鸽。比如23天大的幼鸽必须分棚,分棚以后的幼鸽不能再有特殊照顾,必须饿它两天,送公棚前的幼鸽必须学会抢苞谷吃,不具备这个能力的幼鸽就不能送公棚。
袁含先生就是选准了黄金配对米卫配凯撒,以两系鸽定棚,成功地近交、远交,出的后代鸽再送公棚打比赛,取得胜利的鸽子拿回来再进行赛绩配、回血配,沿着育种、比赛、淘汰、提升的轨迹前行。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杆枪打天下,两路鸽抢金夺银,奠定了从胜利走向胜利,保持了宝刀永不老的辉煌。
西安也有引进这路血统鸽子的鸽友,他们同样在威力公棚获得大奖,可以说这路鸽子不论在西安市信鸽协会多关赛上,还是在公棚赛上,一样能夺得前奖。这就是得益于袁含先生养鸽子肯动脑子,不固步自封,积极创新,最终培育成就的一路优秀赛鸽。
袁含先生也成为西安鸽界风骨冷傲,清绝如水,卓绝独立的一介儒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