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革命的联想
困扰养育者最大的问题是鸽种。有人说有了优质种就是有了黄金库,好种鸽能给棚里带来翻天覆地的革命性变化,影响一代又一代。因此,种鸽能带来一场棚内的大革命。
马恩列等共产主义思想的种子在中国大地上开花结果,中国共产党赢得全中国革命的胜利。
袁隆平的种子革命带来的杂交水稻每年可多养活4亿至5亿人。中国以外的美国等粮食生产国引进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日本人说:“中国的杂交水稻给日本带来了风暴!”美国人说:“杂交水稻是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做出的第五大贡献!”中国着名计算机专家李国杰则说:“袁隆平对中国的贡献,并不亚于‘两弹一星'!”
由此可见,种子革命的威力、强大与深远。
窗前有块小得不能再小的绿地,种植了五棵玉米、三颗宝葫芦和五株辣椒。是院内的一大风景,老人和儿童经常驻足观赏这些城里见不到的庄稼呢。
几粒玉米种子是从鸽粮中挑选出来的最饱满的种子,宝葫芦籽是从农家要来的最好的葫芦掏出来的种子,辣椒是从农科院要来的种苗。三种农作物种下去后,除草、浇水、施肥等农活一样都不少,每天看着它们茁壮健康地成长。
玉米苗长势很好,但苞米却不尽人意。宝葫芦根正苗壮茂盛,但小宝葫芦长相差强人意,唯有辣椒果实饱满丰厚。从中得出结论:普通的种子结出的果子与真正的种子结出的果实大不一样,即不是种子当种子和真正的种子的结果大不相同的。不懂行的自认为是好种者比比皆是,还有,如果种子公司售出的种子是假货,那农民白白折腾一年,心血白费,骗人的公司卖假种子不在少数。
由此想到信鸽的种的问题。
在有的鸽友眼里,掏到好种鸽就是掏到了黄金。但这黄金般的种鸽哪有那么容易地被掏出来呢,否则处处是黄金山了。
养育鸽者有二大类,一类是喜欢和热爱。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和其它原因,只把玩和观赏而不参赛,或者偶尔少许参赛。另一类是在热爱的基础上热衷并执着地参赛。这一类又分为二大类,一类是少有富余,另一小类是很富有。
棚里的老鸽都可称之为种鸽,每年可繁殖不少的幼鸽。
普通鸽友的鸽子来源不同,不是从这个鸽友要一羽,就是那个朋友赠一羽,顶多花点小钱买上一羽,因此,大都没有好的种鸽,或者说没有正统的鸽。即使从棚中挑选出来最漂亮、最壮实的鸽子作种,如同我在鸽粮中挑选出的种子一样,结出的果实与父本相差十万八千里呢。
富有鸽友的鸽子来源于引进。到别人家引进不是挑选最好的,就是垄断性的购买,以为买到了真货。这些鸽子育出的幼鸽如同我种的宝葫芦的小葫芦一样非常多,但长相不一、大小不一,做种成为问题。正如有的文章中叙说:西方赛鸽家的父本体系永远在人家棚里,至死也不会让出。
种和种子是两回事。种是经过科研手段,经过千百次的细胞培育出来的。定型的普通种子则不一定能培养出好种来。养育信鸽者棚里的好种鸽是在有意无意间繁殖出来的,是经过子代训练和比赛比对出来的,培育者当初并不一定知道这是好种鸽的。
优秀的种鸽就在棚里,也不在棚里。
黄瓜、西瓜、西红柿、胡萝卜、马铃薯等等食品都是古代通过丝绸之路在中外文化和商业交流的过程中从国外引进来的,只不过这些物种早已本土化了。人们不再说是洋产品了,不再说是从西方引进的了,本地产已领风骚。当前,西方还进口我们的农产品呢,如大白菜和杂交水稻技术等绿色食品。
袁隆平先生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他在水稻中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并在国内首次发表了《水稻的雄性不育性》的论文,开创了我国籼型杂交稻的研究,提出了利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为培育不育系和“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1973年优选出第一个强优组合--南优二号。1988年他主持培育出安农S-1号光敏感不育系,使杂交水稻优势取得了新的突破。多年来,他致力于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在杂交水稻“三系配套”、“两系法育种”,超级水稻繁殖及栽培等方面,取得多项世界级和国家级科研成果,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80年和1981年,美国圆环种子公司和卡捷尔公司引进我国的杂交水稻技术,这是我国第一个转让国外的农业专利技术。从此,杂交水稻技术走出了国门,开始向世界传播。2007年有7个国家推广杂交水稻。袁隆平因对杂交水稻的杰出贡献于2001年获我国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4年获世界粮食奖和以色列“沃尔夫奖”等16项国内和国际大奖。
再举一粒种子引发一场育种革命的故事。1972年,山西省太谷县农民技术员高忠丽在麦田里发现了太谷核不育小麦,送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经邓景阳博士研究明确该材料为国际上首次发现的小麦显性雄性不育材料。为了深入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于1981年成立了太谷核不育全国研究协作组,项目主持人邓景阳博士也因此获得了“劳力士”雄才伟略国际大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农科院刘秉华研究员在太谷核不育基因成功定位的基础上,在国际上率先创制出“矮败小麦”,使小麦育种效率比常规方法提高上百倍,被曾获诺贝尔奖者,被称为绿色革命之父的布劳格博士誉为“小麦育种的革命”。
近十多年来,中国引进西方赛鸽已经数以千万羽计了,还要引进吗?赛鸽本地化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实现了,因此可以说“东风压倒西风”指日可待不是没有可能。
信鸽书籍已经很多,互联网的知识更加是日进万千。其实许多是说和教,都是自告奋勇的个体的心得和体会,真正的科学性研究成果很少。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引用袁隆平先生的实践真言,“书本上电脑里种不出水稻”,可谓实践最重要。
信鸽的基因静静地待在那里,等待着被研究和开发。
鸽友有自强不息的意志。
鸽是一本书,写不完,读不完。每一羽鸽是一块试验田。
每羽鸽是个故事,每个鸽舍是个故事,每个公棚是个故事。也都是一个传说。
许多的不相同,鸽的不同,鸽舍的不同,构成鸽界的不同,也构成了小社会的大千世界。
鸽与鸽的不同,鸽人与鸽人的不同,加上种源不同,管理不同,训练不同,差距就天壤之别。
由于种种的不同,须执着地走自己的路,踏出一条不凡之路。执着的养育者坚信自己能行,当然要在理念上和技术层面下功夫,要强于别人。如果光看着别人天天前进,而自己不敢前行,那吃亏的永远是自己。在成长之路中,寻找培育出好种源,踏出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可谓自强不息,结果必定能成功。
其实,鸽友棚中的种无时不在革命着,但这种小小的革命只是不深刻,不彻底,不在意,不愿多花钱,不下大功夫。急功近利多而长期研究少,短期考虑多而长期坚持少。
种子革命必涉及到引种,而引种必会涉及到价格,而种鸽价格历来没有定数,可分百个档次,任由卖家信口开河,讨价还价又显得掉链子。鸽子市场是饱和了,但真正的种子匮乏。卖之和赠之也许是超级种鸽,也许是超级垃圾。优质品种在懂者和非懂者手里的结果大相径庭。
种鸽革命既不是请客,也不是客请;种鸽革命既不是送礼,也不是礼送,种鸽革命需要留下品德,留下青名。种鸽革命是研究,是实践,是奋斗,需要耐心,需要精心,需要奉献。
赛鸽理论家、实践家,写作家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弘扬种子革命是现时代之精神的要求,中国赛鸽强国的中国赛鸽精神正当时。
育鸽“种、养、训”三字经经典中的种为先,重新认识和科学运用必会引起一场种子革命来。
注:部分资料引自《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