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人与信鸽间的传奇故事,零距离感受信鸽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精神
《茂名晚报》4月14日讯 前天上午,为培养本报小记者观察、思考、表达、写作及组织能力,《茂名晚报》一百多名小记者参加了走近“和平信使”――传奇信鸽大型采访活动。采访中,小记者们不仅了解了信鸽的饲养知识、生活习性及竞争意识,还聆听了许多人与信鸽间感人的传奇故事,深刻领悟了信鸽身上那种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可贵精神。
信鸽故事让小记者兴致勃勃
“那是1987年的阳江信鸽赛,当时我有十几羽信鸽参赛,但有几羽一直没有归巢。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其中一羽信鸽才艰难地飞回来。我看见它的两只脚都断了,胸部羽毛也全部脱落,它只能用一双翅膀拼命扑腾着前进,不时地发出‘咕咕’的哀叫声,许久才慢慢地爬进鸽棚……”4月12日上午,在市体育中心会议室,小记者们在静静地聆听市信鸽协会秘书长王广生讲述的信鸽故事,当得知这羽信鸽最终因伤势过重而未能抢救过来时,一些小记者的眼圈都红了。
为使小记者们对信鸽有进一步的了解,市信鸽协会会长冯兆新还介绍了信鸽赛事、信鸽对“家”的坚守和相关饲养知识等。同时,小记者们还观看了《最后的军鸽》的精彩视频,看到屏幕中的军鸽们不顾危险,勇敢地躲避空中老鹰的掠杀和地上敌军的枪击,只为把秘件安全送达目的地的情景时,小记者们都被深深感动了。在问答环节中,小记者们表现得相当踊跃:“信鸽是靠什么能力归巢的?”“是什么令你们对信鸽如此热爱?”……一个个专业问题使小记者们俨然成了“大记者”。对这些“大记者”的问题,市信鸽协会人员都微笑地进行了耐心而详尽的解答,同时道出了感动所有信鸽人的那种信鸽精神――不畏艰险、顽强拼搏。
共同放飞百羽信鸽
对信鸽有了一个初步概念后,小记者们更渴望能近距离一睹信鸽的传奇色彩。当他们来到市信鸽协会门前时,整齐摆着放着的一笼笼可爱的信鸽早已等待着他们的到来。见到这些在阳光下焕发着美丽光彩的信鸽,小记者们雀跃不已,纷纷聚集到鸽笼前,时而按动着手中相机的快门,时而细心地观察象征信鸽身份证的足环,还不断地向鸽友们了解信鸽的相关知识,忙得不亦乐乎。
在信鸽协会里,分别展示着曾在信鸽竞翔中获最高荣誉的信鸽“国王”、在信鸽选美大赛中获奖的“美女”,以及在竞赛中不幸受伤的信鸽“英雄”等。当一些小记者看到一羽信鸽没有了一片胸脯肉时,不禁心疼地问信鸽主人是怎么弄伤的,信鸽主人回答:“可能是它在竞翔途中与老鹰有过一次生死搏斗吧!虽然它飞回已一年多,但受伤的部位已无法痊愈了。”小记者们静静地听着,不禁为这羽不畏艰难险阻、光荣完成使命的信鸽“英雄”肃然起敬。
采访结束时,小记者们共同打开了鸽笼。顿时,几百羽信鸽腾空而起,为天空增添了一片亮蓝,甚是美丽壮观。小记者们在天底下雀跃着、欢呼着,还不舍地与信鸽“朋友”挥手道别……
“信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次采访活动,对许多小记者来说是一次珍贵的体验和回忆。市六小五年级学生文丁俊告诉记者:“通过这次采访,我不仅对信鸽有了一次深刻的认识,还亲眼目睹了信鸽的传奇风采,信鸽身上那种顽强拼搏和顾家的精神是我学习的榜样!”不少小记者还渴望能加入鸽友行列,加倍珍惜和关爱这些信鸽们,让它们在蓝天中自由翱翔。
小记者的家长们也对这次采访活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支持。一位家长何先生说:“在通讯技术日异发达的今天,生活中不再有“飞鸽传书”,就算是大人们也很少有机会能看到和接触到信鸽,更别提出生在八九十年代的小记者了。这次采访活动不仅开阔了小记者的视野,增长了见识,而且更好地锻炼了小记者的独立能力和采访能力,并培养了小记者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关爱小动物的精神。”不少家长还纷纷表示,希望今后能举办更多有意义的采访活动,让孩子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