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问 吧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鸽友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精彩日志 杂 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首页 特别报道 各地快讯 图片 鸽坛论剑 鸽坛杂谈 热点论坛 养鸽经验 信鸽知识 讨论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鸽坛杂谈 > 鸽事杂谈
背景:
阅读资讯

从胡刚老师“本能飞”说起

日期:2011-12-17 来源:信鸽365 作者:富惠鸽舍   浏览次数:次 [字体:大 中 小]
从胡刚老师“本能飞”说起

针对地方、公棚“少归难归”的现状,胡刚提请大家鸽友注意,寻找“本能飞”的信鸽,这本是一件大好事,结果遭人“质疑”。对此,本人也想说下自己的看法。

    自从“本能飞”一文发表后,一石激起千层浪,讨论十分激烈踊跃,这也是很正常的事。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有时就浓缩成一句话,一个词语,而引起极大震动甚至震撼。比如,红军长征胜利后,毛泽东把长征比喻为“宣传队,播种机”,但后来把它形象地比喻为“长征精神”的,肯定不是毛泽东。改革开放后,在经济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被人比喻为“中国速度”,就是一个例证。由此想到,胡老师提出“本能飞”的思路,就不应该质疑和大惊小怪了。

    其实,很多鸽友很早以前就在找寻“本能飞”的鸽子,只是那时还没有想到或浓缩到这样的意境里去。对于鸽子,大家的口头惮就是,这样的鸽子“好飞”,这样的配对“能飞”,这样的鸽种“飞得好”罢了。结果,“本能飞”这个新鲜词语被胡刚老师发表了,确实不同凡响。

    我感觉,很多鸽友还没弄清楚为什么养鸽的时候,胡老师就提出了“赛鸽赛人,至理名言”,大家还在找养什么品系的鸽子时,胡老师就已培养出单鸽6年连飞6次冠军,12个单项冠军的“存折”了。

    信鸽的“本能飞”难吗?我认为不难,只是在我们没注意没重视的时候,它像一片云从我们头上溜走了。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有一个熟人养鸽未入会,只养不训放。有一次鸽会放520KM,他心血来潮,捉来一只直上,没几天鸽子回来了,这说明这只鸽子“本能飞”。

    2008年我一个鸽友,也是养而不训,成都市比赛700KM时,他捉来3只鸽子直上700,结果回来一只,说明此鸽“更能飞”。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以陈文广为代表的云南军鸽队,不经训练,居然能从近3000KM外飞回昆明,而且归巢几只,这应该算是“最能飞”了吧。所以,这些不经意的放飞,所得到的实例,也印证了在考古方面的一些重大发现,并不一定是考古专家发现的,但肯定是专家确认的。

    目前,我国赛鸽重经济,轻科研,重赛绩,轻品系。如果不改变此种情况,那我们只能是进口大国,养鸽大国,你认为呢?

    最后,我斗胆说一句,“本能飞”只是信鸽的第一步,培养“更能飞”的品系是第二步,寻找“最能飞”(相对的)的鸽子,才是我们应达到的最理想目标。要想我国从信鸽大国走向信鸽强国,必须实现这“三级跳”,也只能实现“三级跳”之后,才能使我们的信鸽走在世界前列,而成为信鸽强国。这又只能是我们的年经鸽友,特别是80后90后,像齐文博等一大批有知识,有文化,又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真正爱好者。经过艰苦努力,多年实践,我相信,再等20到30年,这种“最能飞”的品系肯定能出现,也一定能出现在中国。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台湾鸽友经典语录选载
足环改革:仿汽车牌照设计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最新更新
热门点击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发展历程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10 xinge365.com 版权所有 信鸽365 - 中国信鸽第一资讯信息门户网站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