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问 吧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鸽友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精彩日志 杂 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首页 特别报道 各地快讯 图片 鸽坛论剑 鸽坛杂谈 热点论坛 养鸽经验 信鸽知识 讨论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鸽坛杂谈 > 鸽事杂谈
背景:
阅读资讯

赛鸽——赢在素质

日期:2010-12-07 来源:鸽王部落 作者:鸽王部落  浏览次数:次 [字体:大 中 小]
赛鸽——赢在素质

赛鸽——赢在素质

    赛鸽运动发展到今天的层面,种、养、训已然成为了每位鸽友赢得比赛的基本功,为了夯实基础,鸽友们费尽心思,大量投入了财力和精力。有的人因此取得了理想的成绩,而更多的人却一直徘徊在成功的门槛之外。毕竟对于赛鸽而言,八成的鸽友是为两成的入赏者做贡献的。顾盼之余难免有失落的感觉,赛鸽,实在是琢磨不透。到底还有哪里值得我们去深究或者说探讨的方向呢?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赢在素质”所带来的信息吧!

    记得今年的300公里资格赛,我有一羽鸽子飞的很好,可惜没有“赌”——指定,所以就不能参与排名,自然就没有成绩,但是在这一次比赛中我发现了很有趣的事情,不妨和各位同好分享。

    我发现这一羽鸽子的个性相对比较稳定,唯一的特点就是比较亲人,平时总是喜欢和我“眉来眼去”,有时候我都纳闷,这鸽子怎么也有那样妩媚的眼神,但是看看她,着实很迷人。送她去比赛的当天,看她在集鸽笼里的时候,那神情特别的自然而悠闲,就和平时在家里一样,还时不时梳理一下羽毛,后来的实践证明,她确实是很“轻松”就取得了优胜;尽管后来的500公里决赛她身负重伤,但是仍然飞返,这着实让我既惊又喜,所幸恢复后的她并无大碍,还是那样的“脸皮有点厚”,真好。

    可能对很多鸽友而言这是非常正常的事儿,也是经常遇到的事儿,但是,我却觉得有值得研讨的必要。试想,现在的鸽子,只要不是太差的,基本要飞500公里都是没有问题的,那么为什么造成很多时候大量的训放或者比赛鸽子迷飞呢?除了天气、遭遇猛禽等外部因素以外,我以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鸽子的素质(包括鸽友)。由此,让我们来谈谈鸽子的素质。

    首先是心理素质--前两天,看了《罗汉说鸽》第79期的节目,发现一位叫杨士博的鸽友,他居然能够在节目现场让自己的信鸽停在面前的讲台上,鸽子不但不惊飞,而且还能泰然自若地面对镜头梳理羽毛,不时还扑腾一下翅膀,活动活动筋骨,真是神乎其技。如果说这是一场马戏团的特技表演,我觉得倒也罢了,关键这是一次现场直播,面前的鸽子也不是“菜鸟”,而是“身经百战”的赛鸽,这一点足以让更多的鸽友来沉思。不要说在这样的场合鸽子能稳定心性,就是在鸽主进入鸽棚时,咱们扪心自问,又有几个人的鸽子会向主人迎面飞来呢?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且当自己是内行来看看门道吧!

    对于杨士博鸽友的访谈,我印象中很深刻的是他不止一次的提到了鸽子的心理素质,他说当鸽子抱窝时,你试探着去查看幼鸽或者鸽蛋,好的鸽子是允许主人查看的。但是现实当中,我们在查看抱窝的鸽子时,似乎很少受到欢迎,不是被一顿痛啄,就是被一顿狂扇。很少有说有被“允许”视察工作的。对此,我还特别在自己的鸽舍里留心观察了,诚如杨士博鸽友所言,真是叹为观止,至于是否对判断赛鸽的优劣有益,咱们还是要看比赛的结果。不过,仅仅从这个简单的经验,就可以看到名家的做法。试想,自己之前哪里知道“鸽舍”里还有这样的秘密。作为鸽友,或者说“内行”,我觉得多少有些惭愧,尽管自以为有过人之处,但是如果闭门造车,不用谦虚和察纳雅言的态度,那恐怕只能在“铜锣湾”做做“老大”了。

    其次是身体素质——话说赛鸽的身体素质,除了平时我们苦练基本功通过各种途径学来的鉴鸽标准,特别是鉴赏鸽子身体结构和骨架的标准是前提和经验以外,平时或者赛前的家飞和训放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作为鸽友,我非常喜欢逛“网络”,我觉得这里有很多经验,特别是失败的经验。记得有一位名家曾经这样说过——“胜利的人不可能把他胜利的经验都告诉你,但是失败的人却会一五一十地把他失败的经历毫无保留的告诉你”。我觉得这话说的很在理,事实也是这样,我鉴取了很多失败人的经验,不能说多有好处,但是到目前没有发现坏处。

    言归正传,广东有一位叫“阿翁”的鸽友,他写了很多的文章,因此获得了很多的评价,可谓褒贬不一,但是不难看出,“阿翁”是一个值得我深入学习的人。很多次我都想造访他一下,但目前似乎条件还不成熟,故而只能在网上看看他的著述,真的是有很多真知灼见,值得推敲和学习。所谓“和一百分在一起,没有一百也有九十”。

    从他的文章里可以看到,他对赛鸽,特别是对种鸽的要求是极其严格的,而且对比赛鸽子的身体素质要求也是非常过硬的。据悉,他的鸽子随便都可以家飞1个小时以上,很多时候都可以飞上两个半小时,这对我而言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不是必须强调家飞时间的长短与否,关键是这样的家飞习惯一旦养成,对鸽子的比赛肯定是有好处的,同时我想也会非常有利于保持鸽子长久的良好状态和体能。作为赛鸽人,其实我们都应当趋近于这样的目标,纵然做不到,无限接近也总归是有好处的。而且,从“阿翁”的文章中,我还初探到他是一个非常注重鸽子比赛表现稳定性的人,他想要的是稳定再稳定的品系和前提,这也许被我们现在的短平快赛事给忽略了,但是,深入探讨之后,你会发现,其实这是非常明智的做法,“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夯实了,再有什么想法,做起来自然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难怪取名“小达摩”,够忍辱、够波若。

    再次是作为鸽友和鸽子的契合而达成的综合素质--常言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说的可能就是良将的意义。作为鸽友,每个人都期望在赛场上取得胜利,都希望可以赢得比赛的奖金和荣誉。但是,往往赢得比赛的总是那么一些人,偶尔有个别出众的也只是昙花一现,这一点也是很微妙。

    夏拉肯说,“冠军鸽友和鸽子一起玩儿,而非冠军鸽友则和鸽友一起玩儿!”对这句话,我觉得也值得思考,我想这不仅仅是留于表面的一个“玩”字上,更深层次的意思是一种“牧童与牛”、“骑师与马”的契合,鸽子本身就是一种非常胆小的动物,想和它们保很好的“友谊”,乃至关系熟络,说实在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更不要说让他们和自己契合,谈何容易,更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对于鸽友而言,这需要经年累月的积累。在我看来,事实上,这更像是一种“忍耐”——“老僧一样的忍耐”。

    我觉得很多时候,许多强豪鸽友发表言论谈及关于引种的捷径问题,都是主张到本地的冠军鸽友那里去引进,这说的实在是很有道理。我想这不仅仅是为了推荐鸽友引进好鸽子,更重要的是厚望着咱们这些引种的鸽友可以通过引进冠军强豪的鸽子,进一步了解他们是怎么做到成功(成为冠军)的,换而言之,就是学习他们是怎么“捕鱼的,而不是买到他的什么鱼”,这一点值得回味。

    纵观赛鸽运动的蓬勃发展,中国鸽友的个人素质和竞翔水平已经今非昔比,而且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气势。用不了多久,我想国鸽成系必定能够成为现实,到那个时候,希望中国的赛鸽能够飞翔在荷、比的上空,成为他们赢取荣誉的利器。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公平竞赛是协会工作重中之重
养鸽与悟性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最新更新
热门点击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发展历程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10 xinge365.com 版权所有 信鸽365 - 中国信鸽第一资讯信息门户网站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