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来,在我接触的许多初涉鸽坛的新手中,一举成名者并不多见,相反,几经挫折一事无成者却大有人在,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就个体之间来说,可能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不尽相同。但是,在诸多因素或现象中,也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下面从四个方面,与大家探讨。
一、自信过度
自负与自卑是人们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理趋向,都是需要克服或调整的。自信过度,等同于自负。自负的人,往往表现为不思进取,华而不实,自我感觉超乎实际情况,其结果必然失败。因此,我认为,一个实践者,不仅对事业要拥有成功的信念,而且能扎实和理性践行或处理事业中的每一个过程或问题,这才是最佳的心理境界,也是成功人士自信心理的良好表现。
诚然,我们有许多鸽坛新手却不具有这样的心理品德,对赛鸽运动缺乏足够的认识,肤浅地认为,赛鸽是一项娱乐活动,未必深不可测,拿个冠军或高位名次也许并不难。这番言论,充分显现出他们自负心理背后羞于启齿的理由和思考:其一,吾棚鸽子,虽不是名血精英,但也是从他人或鸽市购得的特比赛之不归鸽,按理说也是原主人棚中的主血或精英,否则也不会将重金购得的足环套于此鸽!于是,便时常活跃于鸽市和渔村码头,寻找价廉物美的“天落鸟”。其二,我虽初涉鸽坛,但我棚中的种鸽尽是出自名门贵族——要么是在公棚或拍卖会中竞得;要么是直接从名家或高手家中购得……论血统绝对是一流。其三,我棚中的鸽子,血统明了、够格不用说,而我的鸽棚、鸽食、鸽药等绝对是超一流的,在当今世界,只要有钱,哪有办不成的事!如此等等,理由自然会很多。
上述心态通常在每年初春和初秋赛鸽竞翔开始之前的一段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此时大赛即将开始,着力打造的一批主力幼鸽不久就要投入赛场,美好的期待很快就将变为现实,言语间总是喜形于色,难以抑制而飘飘然。此时,本因亟待履行的赛前各项准备工作却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比赛结束后,结果自然不必多说。
二、理念偏颇
初养鸽者,因为对赛鸽本身和比赛规则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在种鸽配对时,没有针对性,随意性很大,通常侧重在赛鸽的赛绩和外表、眼砂等方面做文章。比如:冠军配冠军,名家鸽配名家鸽;黄眼配砂眼,粗砂配细砂等等。不能说这些配对方式就一定不好,培育不出优秀的赛鸽,相比之下成功率还是比较低的。如果配对时多考虑一些赛鸽的血统、结构(骨架)、肌肉、羽翅等内在因素的互相关系,在实践赛鸽血系特性与实际赛线、赛距以及气象、环境等方面多加总结和探讨,就显得很有主动性,一定比“拉郎配”有较好地发挥。同时,也为制定年度育雏计划、定向培育不同类型的参赛鸽(普赛、特比赛、公棚赛等)提供了依据。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对于一名新手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摆在新手面前的,应该要向师者们学习,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切不可主观臆断,更不可固执起见,自以为是。
三、管理极端
人们常说,赛鸽能否归巢看血统,赛鸽能否获奖(提高速度)看养功。养功即管理,管理到位了,赛鸽的定向、区位才会确立,体质状态、亲和力也随之增强。至于管理方式,笔者认为没有一个固定的可全盘套用的模式,要因地因人而异。有一些高手追随者,听说要提高赛鸽飞行速度,就不可敞棚管理,更不可让鸽子下地打野,否则赛鸽便成比赛途中的“拖拉机”。据此理念,极端的做法是:白天绝大部分时间将赛鸽关在棚中圈养着,家飞仅是早晚的功夫,飞行训练严重不足,鸽子养了一身赘肉还自认为体形优美,肌肉发达。殊不知,缺少家飞的赛鸽,定向、定位能力肯定是欠缺的。
赛鸽,只有通过长期的家飞和户外活动,感受大自然的博大和空旷,体悟不同区域的气象特征,比如:气温、湿度和气流、气压的差异,才能把握自家棚舍的方位特点,构建区位概念,为比赛途中指明方向。由此看出,赛鸽感知能力的培养和区分概念的建立是极其重要的!难怪有些公棚在实施10-20公里的训赛时,会丢失大量的鸽子,主要原因就是赛鸽缺少足够的家飞训练,不能准确地定位自己的棚舍,更有甚者,一旦发现哪只鸽子有打野习性的,一律杀之,决不姑息,这种极其野蛮的极端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近年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遇的罕见天气常有发生,比赛日遭遇雨雪天气的几率也相当高,500公里当日不见鸽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试想,一羽长期圈养长大的赛鸽,弱不经风,一点生存能力都没有,怎能投身如此艰辛的比赛?!更不用说摘金夺银了。
四、比赛滞套
赛鸽要取得好成绩,种养训是关键,这已被广大鸽友所接受。对此,我倒认为,一羽冠军鸽的培养好似一项系统复杂的土木工程,即使种养训做好了,整个工程未必完工,“训”字后面还得再添一个“赛”字。形象地说,种鸽和饲养是基础建设,训练和比赛是装璜修饰,装修阶段做得好,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形象。关于比赛,我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以阐述鸽主驾驭比赛的重要性,文章中列举了我在几次重大比赛中,由于自身原因,演绎了许多终身难忘的辉煌和遗憾!此时,相信广大鸽友也有同样的感受。
要做到比赛过程中“万无一失”,这就要求赛鸽主人具有一定的知识修养和综合分析能力。概括地说,既要了解自己的鸽子,又要了解当地的比赛环境。具体地说,你的鸽子(血统)适宜参加什么级别(近、中、远距离)的比赛?比赛时,整棚鸽子的身体状况如何?主力鸽的状态调整得怎样?同时,鸽会拟定的各级别赛距和时间的安排是否适合你的鸽子(因为初养者大多为幼鸽)?比赛过程中的天气状况等等,要做到幼鸽从上笼训赛到决赛完毕尽可能少掉或不掉鸽子,而且还能摘得奖位,这其中的学问不是一个初学者所具备的。相反,新手往往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能区别、运筹自己的鸽子,往往机械地跟着鸽会的竞翔规则走,从第一站训赛开始,尽是一窝“端”,以致到真正决赛时,鸽子却掉了一半或所剩无几。眼看着高手们摘金夺银,一年的辛劳和投入基本自费。要知道,金钱有价,时间无价呀!
鉴于上述情形在初涉鸽坛的新手中的普遍存在,新手在一两年内难以崛起也就不难理解。在此,我想跟新手朋友们赘说的是,赛鸽最终取得佳绩,表面看由鸽子取得,解析地看是鸽主的成就,或者说是鸽子对主人的回报。鸽主的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决定着棚中赛鸽素质,所谓“赛鸽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一个赛鸽新手要想快速成长,必须要拥有一颗良好的心理品德,勤奋研习赛鸽运动理论,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并不断地思考与总结,这样才能日臻成熟、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