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问 吧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鸽友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精彩日志 杂 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首页 特别报道 各地快讯 图片 鸽坛论剑 鸽坛杂谈 热点论坛 养鸽经验 信鸽知识 讨论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鸽坛杂谈 > 鸽事杂谈
背景:
阅读资讯

外血光环下疯狂的国人

日期:2010-07-03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次 [字体:大 中 小]
外血光环下疯狂的国人

今晨打开QQ,好友虎啸堂主一条留言道:随便写了篇,又被推荐了。好奇之余,去他博客走了走,原来发表了一篇《夏日闲聊·话鸽热》,细细品味其中真意,感触颇多,故以此文回应之。

    回想养鸽历程,说到底就是一个不断引进、不断淘汰的过程,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成功人士凤毛麟角,其实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一样。之所以目前在国内出现疯狂的追星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

    1、赛制不合理 可以说中国是真正赛鸽天堂,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上,各类气候、地理状况应有尽有。而仅凭我国目前的几大赛区国家赛,确实很难树立中国赛鸽的品牌效应,试想,小小的比利时、荷兰有多少赖以成名的国际、国家级赛事:如卡奥尔、波治、利蒙治、亚精顿、查特鲁、马赛、波城、巴赛罗那等等,更不要说大量的省赛、地区赛事了。无论是从距离长短选择、赛区的划分、成幼鸽的区分,还是司放时间地点的选择、比赛前后的宣传推广等等,都可以说已形成一套科学体系。单从这一点上讲,不能不说,外国的鸽子比中国的鸽子更早确立了其更强大的影响力,也难怪中国的鸽王无人问津,外国的鸽王人人抢啊!

    2、赛鸽文化差异 我们不难发现,在荷比,类似家族、父子、父女、兄弟、夫妇之类的鸽舍不胜枚举,而在中国却大肆流行高手、名家之类,这就意味着,在国外赛鸽更多是群体参与的,而在中国却是以单兵为主。从赛鸽品系的形成和延续上讲,这种群体参与的赛鸽文化更利于品系的形成和延续,因为赛鸽也需要历史,仅凭单兵作战是很难形成自已的品系,即使一时得意,几年过后,还是销声匿迹者居多。詹森兄弟、胡本家族、考夫曼父子、山格斯夫妇、彼特文斯特拉夫妇等等都是群体赛鸽的很好例证。因此,在中国,想要形成一系优良赛鸽,赛鸽文化至关重要。在我看来,赛鸽同样讲求“天时、地利、人和”,这人和也就是赛鸽文化的传承。

    3、人的因素至关重要 在当今的中国鸽界,为什么会出现一轮又一轮的洋鸽热,除了国外赛制更合理、文化积淀更深厚、赛鸽总体质量更优良之外,人为的宣传也不无道理,打开任意一个赛鸽网站,或多或少的都会宣传国外赛事、名人名鸽等等。更甚者,除了宣传赛事成绩外,对每一场国外赛事的冠亚军、名家成绩鸽都逐一专题报道,从鸽主、赛鸽、血统、眼色等等无一遗漏。反观我国赛事,又有几人关注,几人关心呢。试想如此强大的宣传力度,只会使大多数国人认为国外的鸽子就是比国内好,俗话说得好:话说千遍,假亦成真。

    我们无需指责任何借国外名系自抬身价的人,因为人就是一种趋利避害的动物。在我国目前的赛鸽氛围下,绝大多数鸽友为了提高自身鸽子的价值,都会选择依附于某某名系的光环下。我们所要思考的是,何时能让小小的荷比生活在中国赛鸽的光环下。

    说了很多鸽热的话题,其实一定会有很多批评的声音响起。很多鸽友一定会指着说:你不也在引进外血,凭什么指三道四呢。那我就最后说上几句,希望和大家共勉:

    1、功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宁要好梨一个,不要烂梨一筐;

    3、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4、过于求速是做事上最大的危险之一;

    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我对国血的认识和态度
被遗忘的强豪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最新更新
热门点击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发展历程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10 xinge365.com 版权所有 信鸽365 - 中国信鸽第一资讯信息门户网站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