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环《辨证法随谈》:“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对民族的东西,必须强调它的个性,因为这是它存在的理由……”
中国江苏、上海等地开展超远程信鸽竟翔已延续了五十多年,且基本上每次比赛都有信鸽归巢,并有很多的支持者,在当今追求快节奏的生活时代已经很难了。假如不举办超远程比赛了,有谁不对如此宏宏烈烈的比赛感到惋惜呢!
超远程比赛有许多弊病,如非正常飞行问题在信息化时代最难以发现和解决,且信鸽的损失率非常高使会员畏之却步。这就如,普京谈到苏联的解体时的感叹,“对苏联没有感情的人没有良心,希望苏联继续存在是没有理智”一样。笔者认为,超远程应继续举办,但其举办的频率应适当减少,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进行。
假如以后超远程比赛不举办了,出售这些超远程信鸽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呢?30只仅卖3万元,杀了20只保留10只后却可能卖5万元,假如仅一只呢?有可能会卖20万元,可能更高!市场规律主导的经济就这样。又有谁在那时不心仪拥有一只超远程获奖信鸽呢!
超远程的竟翔,使我们通过培育归巢性极高的信鸽,从实践中掌握了更高深的育种理论,提升了信鸽培育的思想境界。可是,我们却像猴子掰玉米一样将每次的劳动成果随便地抛洒,轮回往复又最终走向短程竟翔的原点,这恰是我们目前的境遇。
强烈建议广大的爱好者和一些部门,把超远程竟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
进入信鸽365信鸽园地 中国超远程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