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问 吧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鸽友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精彩日志 杂 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首页 特别报道 各地快讯 图片 鸽坛论剑 鸽坛杂谈 热点论坛 养鸽经验 信鸽知识 讨论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鸽坛杂谈 > 鸽事杂谈
背景:
阅读资讯

赛制决定超远程信鸽的命运(刘建川)

日期:2005-07-02 来源:信鸽365 作者:信鸽365  浏览次数:次 [字体:大 中 小]
赛制决定超远程信鸽的命运(刘建川)



    前不久,在《中国信鸽365》上,有一名鸽友发起了保护和发扬“国血”的讨论。就其所表述的“国血”,即指我国的传统远程和超远程信鸽优良品系。将信鸽人为划分为“国血”或“外血”,我以为不够恰当。信鸽应按其适飞赛距划分为短距离、中距离、长距离、超远程较为科学。就目前鸽人普遍公认的以“李鸟”为代表的中国老品系而言,其发迹祖血也不就是“德国鸟”吗?经过李梅龄老先生引进,定向培育而成。对“汪种”而言,其祖血也留有日本军鸽之精华。所以说“国血”、“外血”之分法欠妥。现在国门大开,国人从国外鸽友处购回的信鸽,经国人精心选育后,成为适飞神州大地的“好鸟”,不论经过多少代,你仍称其为“外血”,岂不抹灭了中国鸽友的心血和功劳吗?窃以为,不论信鸽的祖血来自何方?只要经过后人的不断改良,并得到发展,就变成新的品系了。欧洲各国的信鸽强门,都有互为引进或交换信鸽的传习。难道他引进了人家的好种血,就把自己的鸽子变成他人的吗?毋庸置疑,道理己十分清楚了。如何保护和发扬中国远程和超远程信鸽优良品系值得我们探讨。

    首先是,我国的远程和超远程优良信鸽品系需不需要保留和发扬?我以为:我国传统的远程和超远程信鸽优良品系,是经过我国几代鸽人引进、培育、提高,再引进、再培育、再提高的艰辛过程,才得以定型的。这是我国鸽人对丰富世界信鸽史的贡献,是中国鸽人的骄傲。中国的远程和超远程信鸽优良品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产物。作为后辈鸽人,我们有责任将其保护并发扬光大。

    如何保护和发扬光大?首先要从信鸽赛制的确立上去着手,才能奏效。

    我国的信鸽距离赛事,成规模地、有组织地开展,严格说,应该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算起。改革开放前的赛鸽活动,普遍注重的是距离,以远定优。这种赛制的确立,必然促使鸽人把精力用在培育“远翔”的品系上。这样才逐渐形成了优良的中国远程和超远程信鸽品系。随着时光推移,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国门大开,世界各地的短、中距离的优良快速信鸽被大量引进,国内的赛制也因此发生了很大变化。各地以短、中距离赛鸽为主的“公棚”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鸽赛奖金越设越高。这样的变化,鸽人自然追俸而去。相反,过去传统的远程和超远程赛事,各地组织开展的次数越来越少。保持较好的上海、江苏等为数不多的地区,一年也可能就那么一、二次吧!赛制的变化,必然导致鸽人要把精力和金钱用于引进和培育短、中程快速品系上。我并非反对重视短、中程赛鸽活动的开展,因为时代在进步,人们生活的节奏在加快,短、中程赛鸽活动的兴起,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和人们生活的快节奏。但是,我要说的是,在重视短、中程赛鸽活动的同时,不能完全放弃远程和超远程赛事,各级信鸽协会都应带头重视组织中国远程和超远程信鸽赛事的开展。目前的国家赛应保留远程和超远程信鸽竞翔项目,并坚持精心组织,持之以恒,把它举办成像欧洲诸国同时参赛的巴赛罗纳赛事一样光彩夺目。各省、市、县的信鸽协会也要重视这个问题,在重视抓好短、中程信鸽比赛的同时,也要重视远程和超远程赛鸽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广大鸽人去保留、研究和培育远程和超远程优良品系鸽。中国的远程和超远程优良信鸽品系就一定能够得以保护和发扬光大。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养鸽决不是生活的全部
信鸽亦需爱滋润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最新更新
热门点击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发展历程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10 xinge365.com 版权所有 信鸽365 - 中国信鸽第一资讯信息门户网站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