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问 吧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鸽友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精彩日志 杂 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首页 特别报道 各地快讯 图片 鸽坛论剑 鸽坛杂谈 热点论坛 养鸽经验 信鸽知识 讨论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鸽坛杂谈 > 鸽事杂谈
背景:
阅读资讯

鸽界拒绝浮躁(胡长根)

日期:2002-03-01 来源:信鸽365 作者:信鸽365  浏览次数:次 [字体:大 中 小]
鸽界拒绝浮躁(胡长根)

  在刚刚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的信鸽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信鸽协会、信鸽研究所、种鸽舍、赛鸽俱乐部、赛鸽服务公司、赛鸽公棚――这些已经大概勾画出中国赛鸽事业的现状。可以预期,随着国内信鸽赛鸽研究开发、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未来中国信鸽赛鸽事业将更加蓬勃地发展。

    然而,在整体乐观的形势下,中国信鸽事业是不是有了点浮躁呢?在近日举办的一次我国信鸽赛鸽运动发展研讨沙龙上,一些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信鸽赛鸽事业需要走向世界,要挣外国人口袋中的钱,因为,中国的信鸽比中国的足球强,已经在世界大赛中崭露头角,几次国际信鸽比赛,我们曾获得团体第一、团体第二等好名次。我国的鸽子在世界上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但是,笔者禁不住有些疑问,中国信鸽赛鸽是否已经走到这一步了?何时才能走到这一步?

  目前制约国内信鸽赛鸽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仍然是种鸽的本地化能力和盈利能力,以及通用性的欠缺。直白一点讲,就目前而言,中国信鸽业主要还是要“眼睛向内”,创造国内“品牌”,“挣外国人口袋里的钱”应该作为一个辅助性目标。

  为什么要“眼睛向内”?因为中国是个大赛场也是个大市场。对中国信鸽产业来说这是幸运的――它们的背后是中国特殊的文化环境和潜力无穷的市场规模。信鸽竞赛方面现在罕有国外赛鸽家的竞争,原因就是中国的赛鸽规则自成体系,很难有准确的把握。但另一方面,中国的赛鸽规则在满足国际通行的赛鸽竞赛规则上也就有了与生俱来的缺陷。

  我们是不是可以进行如下的大胆假设:如果中国国内的信鸽市场并不是很大,国内信鸽产业要图发展必须依靠其他的市场支撑,那么,国内信鸽产业将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我们不妨先看一下较为符合上述假设的几个国家信鸽产业的发展现状:比利时、荷兰、美国。而目前,这三个国家是世界公认的最具活力的信鸽产品输出国。

  现在中国鸽协会员约有30多万。每年中鸽协发放的足环就有9000万枚,居世界首位。全国每年新生鸽估计在 1000万以上,可以成活15年,其间有5到6年的竞赛旺期。可以说中国的信鸽可以以亿来计算,它们要饲养、训练、治病、竞赛,其市场之大,是不可估量的。

  从目前关电子邮件: hcg_199771@sohu.com于中国信鸽发展的研究报告看,中鸽协的各项运动规则已经得到国内赛鸽行业的认可,但这意味着中国的信鸽发展要更加规范化、国际化,中国赛鸽产业要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对国内特殊需求的关注。否则,中国赛鸽走向国际将只是一句空谈。

    但是,在一段时间内,中国信鸽产业的发展还不能脱开国内市场这个母体,因为改革开放以来也引进了不少欧洲的好鸽子,在现在经过国内养鸽者的配种、训练、改良,也中国化了,正在加快品种改良,培养自己的品系。这里面还需要完成资本、技术、人才的原始积累。在完成这个任务前,信鸽出口只能是国内少数几家鸽舍的工作。

    所以,在目前,笔者认为,入世对我国信鸽产业来说,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我们要结合行业实际,明确自己的位置,加强对规则的学习――在没有“黑哨”的情况下,不犯规,更不犯傻,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利用对国内环境比较了解的优势与国际信鸽赛鸽实现合作,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发展才是目的。把我们中国的赛事做好,为中国信鸽赛鸽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来,过硬的品牌来,不但要得到中国人的认可,还要得到外国人的认可,这样我们的市场就更大了,我们的事业就更红火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我们相信,在全球经济同此凉热的情形下,中国信鸽产业必会奏出一曲完美的华彩乐章。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异曲同工之绝,殊途同归之妙
鸽事探讨自答题(二)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最新更新
热门点击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发展历程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10 xinge365.com 版权所有 信鸽365 - 中国信鸽第一资讯信息门户网站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