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问 吧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鸽友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精彩日志 杂 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首页 特别报道 各地快讯 图片 鸽坛论剑 鸽坛杂谈 热点论坛 养鸽经验 信鸽知识 讨论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鸽坛杂谈 > 鸽事杂谈
背景:
阅读资讯

五届国家赛冠军报道背后的人和事(二)---关于付费采访的题外话

日期:2004-12-18 来源:信鸽365 作者:信鸽365  浏览次数:次 [字体:大 中 小]
五届国家赛冠军报道背后的人和事(二)---关于付费采访的题外话

 
    有些事情发生了,会让人感到意外,又不意外。采访600公里冠军刘术被问的那句是不是付费采访,让我一时间感到了做鸽事记者的尴尬与责任。因为就在采访告毕后有人告诉我现在鸽界期刊里流行的一些行规。具说北方某新创鸽刊,专访特稿一类文字已经是一元钱一字了。这是否在向鸽界传递一种讯号∶插图是广告,那么有些鸽事写手们一字一句的文章也在沦为广告?看来鸽界被金钱污染的不仅仅是传媒,还有寄生于传媒生存的文字写手们!在吾辈尚未"开窍",伸手向被采访鸽主要钱、要物、要鸽子或特殊服务的时候,就己经有人觉醒,先行一步了。

    那么,我还想问一句,所有的鸽刊记者们都这样走下去,即使你是真知灼见,即使你是文章超群。长此以往,还有多少人相信我们的文字,写得再好,再激扬文字,知情的人会说那是拿人钱财,与人消灾。作者自已也会吃人口软,拿人手软。于是有的鸽事记者或受能力道德水准所限,或只顾眼前多拿钱,对人、对自已不负责任,放松要求,写出大量"贫"之又"平"的文章,这样和非专业人员没什么两样?甚至还不如一般鸽友的文字见解和道德水平。见诸报端的也多是不讲真话、不讲鸽理、嫌贫爱富的媚俗文字,这怎样让人信服?

    在鸽界,记者、写手本应是养鸽水平造诣最高,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最强的人,这是鸽界发展当然的趋势。而杂志媒体的质量标准通常是受撰稿人平均水平所影响的。《中华信鸽》作为中鸽协的喉舌和机关刊物,在这次国家赛的前期、赛程和后期报道工作中都做出了以往看不到的工作成绩,成为新闻报道最广泛深入的媒体。笔者亲历其中,杂志一肩承担外出访问记者的车马、住宿、劳务等各项开销让他们无所顾忌的投入到采访作文当中。正是从源头杜绝鸽界文字领域存在的歪风斜气之有力举措。事实上也为鸽界的新闻报道领域注入一股正气。

     在与国际接轨的呼声甚嚣尘上的鸽界,组织和集体的参与绝对强于单打独斗的采访报道。没有集体参与,就没有集体策划,没有合力,大型赛事的新闻报道根本就形不成一股强势,上不了档次。受制于人和事的制约在所难免。重要的是投身其中的人们,从自我做起,守住自已的操守底线,品高者,一笔一文,自成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激扬顿挫,俨然可观,未免流赭其外。所以,成正品之作,大凡都是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而名。

    鸽事写手们,不妨虚心一点、自敛一点、多学一点、多一点公心、群策群力,让大家真正成为信鸽运动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

    笔触的干净终究来自于心境的干净!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信鸽协会不宜接纳观赏鸽
五届国家赛冠军报道背后的人和事(一)---最具领导魅力的鸽协秘书长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最新更新
热门点击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发展历程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10 xinge365.com 版权所有 信鸽365 - 中国信鸽第一资讯信息门户网站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