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问 吧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鸽友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精彩日志 杂 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首页 特别报道 各地快讯 图片 鸽坛论剑 鸽坛杂谈 热点论坛 养鸽经验 信鸽知识 讨论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鸽坛杂谈 > 鸽事杂谈
背景:
阅读资讯

正大杯随想

日期:2003-02-12 来源:信鸽365 作者:信鸽365  浏览次数:次 [字体:大 中 小]
正大杯随想


年后刚一上班,就收到了陶永康先生惠寄的2003年第1期《赛鸽天地》杂志,在细细品读王治国先生的专稿通讯《原创性版本 里程碑纪录》之余,不禁为其抚掌称快,湖北省信鸽协会首届“正大杯”千公里幼鸽赛一炮打响了!这一炮,打得意义非凡!他为谢炳先生言及的“市场”问题打了个开门红,也给鸽界的一种倾向性问题来了个有力的震慑――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公棚赛的蓬勃发展,中短距离竞赛的热潮在中国大地上一浪高过一浪,随手翻翻杂志上的广告,一张张俊俏的赛鸽玉照下面登载的成绩也多在三五百公里上打转转,鲜少能看到千公里的成绩,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这和部分鸽友的思想以及鸽会的导向有关。
理论上来说,千公里竞翔如果天气、赛线、鸽主的饲养等各项指标良好,部分优秀赛鸽是有可能朝发夕至的,而且近年来大连等地举行的千公里竞赛也确实有相当一部分赛鸽取得了当日归巢的可喜成绩,这样的比赛刺激性更强、技术性更高,为什么兴不起来呢?我们近些年来一直在引进欧美的赛鸽,而且有一部分人欧洲刮什么风就把国内的风向标往哪个方向摆,众所周知,欧洲的经典赛事是巴塞罗那,距离在千公里左右,为什么这关键的一点国内没有兴起来?回答这两个为什么,就得先解剖一部分人的思想:有的鸽友斥资引进欧美赛鸽进行商业化运作,但其引进的赛鸽档次有多高、含金量有多少自己底码最清楚,所以只选择参加三五百公里的难度系数比较低的赛事,不至于飞不好砸了自己的锅,这也是许多鸽友错误的认为外籍鸽只适宜参加短距离比赛的主要原因。有的鸽友开办公棚,赔本儿赚吆喝的买卖谁肯干?列出N种方案之后,还是翔距五百公里的最划算,这样子参赛鸽存棚时间短,各种开支必然减少,且一般情况下信鸽的归巢率和竞赛距离成反比,归巢率必然高,一举两得的事情嘛。
再从有些鸽会的导向来说,一些负责人把鸽会当作自家的买卖,紧紧围绕利润安排计划,鸽友参加千公里竞赛的信鸽往往事先已经经历了三五七百公里的检验,数目必然有所减少,千公里上笼的信鸽数量会少于短距离竞赛的上笼数量,于是乎,提高参赛费用、降低名次鸽奖金成了“最有效的解决方法”,鸽友们的参赛热情锐减也就成了必然。
让我们把目光放得长远些,满足最广大的普通鸽友的利益和需求应当是鸽商、公棚、俱乐部赚取利润的长效着力点,效仿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是利大于弊的,是不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长的一段时间内,类似于欧洲的巴塞罗那、湖北的正大杯的千公里左右的竞赛必会在中国鸽界盛行!说句过头话,鸽商、公棚若不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准备,前面的路将会越走越窄,敢于吃第一只螃蟹的,往往也是最早的受益者!索性把话说得再刺激些,目前国内公棚若不进行适当的改革,等到大家彻底玩儿腻了的时候,这把虚火还能少多久?自己的肚子痛不痛自己心里明白着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消弭“眼砂”带来的遗憾
赛鸽十日谈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最新更新
热门点击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发展历程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10 xinge365.com 版权所有 信鸽365 - 中国信鸽第一资讯信息门户网站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