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问 吧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鸽友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精彩日志 杂 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首页 特别报道 各地快讯 图片 鸽坛论剑 鸽坛杂谈 热点论坛 养鸽经验 信鸽知识 讨论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鸽坛杂谈 > 鸽事杂谈
背景:
阅读资讯

从武高平的“赛鸽科技”想起

日期:2009-01-24 来源:信鸽365 作者:信鸽365  浏览次数:次 [字体:大 中 小]
从武高平的“赛鸽科技”想起

一

赛鸽涉及遗传、运动、营养、生物结构、医学、地理、气象及环境影响等众多学科,故是一项实践性综合性都很强的活动。赛鸽科技就是提倡以科学系统观,观察、认识此项活动并指导实践,不断提高活动质量和促进健康发展。

关于赛鸽科技具体包括的内容,尝试探索一下几位名家大师观点:

顾澄海前辈和刘胜利先生在合著的《养鸽新法》列出:四、信鸽的选种与配对;五、信鸽的精心饲养法;六、合理选配饲料;七、繁殖期间的管理;八、信鸽的严格训练;九、参赛鸽的鉴定和赛后管理。

顾澄海前辈在《李氏鸽经》一书第一部份“李梅龄的养鸽经验谈”中回顾李前辈经验:(一)引种、配对、掺血三部曲;(二)饲养管理上的“硬件”和“软件”;(三)训要得当,赛要坚决。

著名的高家绛作育者高俊华在《信鸽培育竞翔经验谈》谈到:第一章,信鸽的竞翔与训练;第二章,信鸽的选种与育种;第三章,信鸽的饲养与管理。

不仅上述前辈,包括其他许多赛鸽专著虽然侧重不同,譬如任忠芳、蔡剑豪、谢思远编著的《信鸽训养大全》,以及以种、育为核心的《汪氏鸽经》等,也同样看到大师们不约而同地认为:虽然不能预知科技的明天,但时至今日,赛鸽科技内容实际就是“种、配、养、训、赛”,鸽人耳熟能详的五字诀。

而以上被列举和未被列举的赛鸽运动专著,均可一窥鸽坛精英们针对五字诀进行的科学而系统的总结、归纳和展开式分析,譬如关于“种”“育”,《养鸽新法》在“信鸽的选种与配对”里提出首先要“学一点遗传学知识”,简述了包括达尔文、孟德尔在内的几种重要遗传理论和学说,提倡努力打好育种理论知识基础。而关于“赛”,王伟克的《竞翔新说》则对“赛”的季节、方向、时机、赛线、距程、地域有详细研究分析和探讨。等等。

因此,五字诀是前辈鸽人和赛鸽界有识之士以实践为基础,以现代科学作方法,既宏观(整体)又微观(局部及分类)地概括得出的赛鸽科技内容,体现了赛鸽运动现代化过程必须解决的观念和现实需要。

 

二

从武高平的《原理》,发现其“赛鸽科技”值得研究。

武氏在《詹森育种原理・作育的艺术》中认为,赛鸽科技不外乎:

(一)  遗传控制-即控制显性与隐性的遗传

(二)  育种技术-即近亲交配与杂交繁殖的方法

(三)  选种与淘汰-如何鉴定优生遗传

(四)  疾病防治

(五)  营养与生殖

(六)  体内外虫害

(七)  环境与行为

(八)  窥眼箱的应用

(九)   作出成功实例的应用。

对照五字诀:(一)、(二)、(三)属于“种、配”内容,(四)、(五)、(六)、(七)属“养”的范畴,而不可或缺的“训、赛”部分九点中并不包括。如此看来:仅“种、配、养”三字,并当成“原理”,赛鸽科技与肉鸽科技有何差异?武大师此番缺失,相信不仅仅是本人的,也是赛鸽界众人的“异见”。当然,“异见”并非是对“九点”内容的反对和否定,却是对武氏总结归纳和描述的“赛鸽科技”不全面不完善的不认同。

本人在此重申拙文《赛鸽奥秘何为纲》关于“赛”的观点:没有“赛”作“质检”,何以证明手上赛用种鸽的真伪、好坏、类型、遗传能力、遗传特性、档次,并筛选和淘汰?没有“赛”的“质检”,如何验证配对和“育种原理”的正确?没有“赛”来“质检”,怎样说明饲养的方法合辙对路?没有“赛”为“质检”,怎样显示训练的合理恰当?没有“赛”的“质检”,鸽人如何考证、提升操控赛鸽的整体能力和技击,并建立信心和充满底气?可见“训、赛”是赛鸽和肉用鸽的分水岭和本质区别。因此,本人敢断言:没有赛就没有赛鸽活动,也不会出现赛鸽科技,并且再次强调:赛是纲,纲举目张。

个人而言,明白文章尤其是经典大作的撰写难免百密一疏,只是很难理解一个致力于高质量品系式育种,并反复强调“理论作基础,实验为依归”,又生活居住在赛鸽运动高度发展,“台湾训养法”响誉全球的所在地的大师,对相当于专业考级和产品检验的“训、赛”两项必经环节、系统要件和活动纲领,竟然没有被包括进赛鸽科技系统之内。

曾经假设过“疏忽”的原因,但结合十年前就参透育种“原理”,至今仍未见万众期待的“阳升”鸽族“升起”,以及除了列举国外和岛内其他名家赛绩,难见自身“质检”成绩的情况来看,武氏于赛鸽科技内容的缺失,或许隐约有了诠释。

但无论是软肋还是只有当事人自知的原因,也无论作者对“异见”持何种态度,事实胜于雄辩,读者均应据实澄清疑惑,补遗缺失。

 

三

动观鸽道,别说“不外乎”“三字诀”,“五字诀”也远非赛鸽科技的终结。随着人们对赛鸽运动的深度认识以及现代科学的快速发展,可以预计此项内容有增无减,超过“五字”只是时间问题。例如,近年不少有识之士提出鉴鸽新内容,认为鉴鸽的起因是人们发现赛鸽作为赛鸽运动的主体对象,包括参赛鸽和种赛在内的好鸽,具有“好”的可视特征,不好的鸽子有不好的外貌特点,故为赛鸽建立外形标准,既符合事实,也是此项运动的必然结果。

譬如祝匡武先生在鸽文精选集《赛鸽物语》有专文《鉴鸽-成功之本》、《中外鉴鸽,大相径庭》、《以貌相鸽》;张德松编著的《汪氏鸽经》首篇“汪顺兴相鸽经”提到1994年3月,汪老全棚鸽子被盗,事后汪老说:“鸽子虽被偷,但鉴鸽、育种的本事偷不走”,凭此本事,半年后汪老的鸽子出赛已重振雄风;至于顾澄海前辈,干脆著有一本《鉴鸽技巧》;林云达也在《詹森育种原理・后记-侧写武高平》记述了武高平大师一再提出识鸽能力的重要;而众多散落于鸽刊、网站、论坛里难以一一列举的鸽文,许多赛鸽好手表达了鉴鸽的看法和观点。

据此,本人认为“五字诀”作为赛鸽科技最基本内容,只代表现阶段,假如“鉴”被肯定(本人对鉴鸽列入赛鸽科技内容持肯定态度,它起码属于生物结构的范畴),实际已是“六字”诀,而日后出现“七字诀”“八字诀”新内容,也不出意料,人们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前进意识。同时保持清醒的认识:

人类活动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是他们的实践,而非“圣物”、“圣主”和“圣经”,更非国人劣根性的文过饰非、不学无术、愚昧盲从和各取所需的造神运动!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我国赛鸽活动缺什么
假如我是武高平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最新更新
热门点击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发展历程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10 xinge365.com 版权所有 信鸽365 - 中国信鸽第一资讯信息门户网站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