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问 吧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鸽友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精彩日志 杂 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首页 特别报道 各地快讯 图片 鸽坛论剑 鸽坛杂谈 热点论坛 养鸽经验 信鸽知识 讨论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鸽坛杂谈 > 鸽事贴吧
背景:
阅读资讯

淘汰——我总是心太软

日期:2014-03-13 来源:信鸽365 作者:羽林争锋  浏览次数:次 [字体:大 中 小]
淘汰——我总是心太软

新一轮幼鸽的出生,既兴奋又茫然。兴奋自不必说,茫然的是爆棚可能无法避免了。数量的增加必然带来管理上的负担,对其它方面也是严峻的考验,困惑了自己几年的问题再次摆上议事日程。

    养鸽的年头真的不短了,数量不代表质量,道理不是不明白,可真正实行精兵简政为何那么难呢?静下心苦苦反思几日,归纳总结,问题出在几个方面。

    第一,在客观上,因工作原因,普赛没时间管理和训放,只能送公棚十几只(大量地交公棚对工薪族是不现实的)。毎年出两轮幼鸽选送完公棚,留下的幼鸽数量就相应地多了,没有太多机会在普赛中淘汰。

    第二,在主观上,贪念作祟,时不时地引进一些新种鸽。试验必定要互换多几个配对,这样又多出一些幼鸽;加上为保种回血,出了许多近亲鸽;还有一些普赛中没飞好的,自己觉得是管理训放未到位,看着可以,血统也可以,就留下了。

    第三个方面,也是最致命的,留下了许多老龄鸽和名次鸽。这些老龄鸽有些是早期引进的(后代均已发挥,不然活不到现在),有些曾征战沙场立下汗马功劳,时至今日它们可谓“壮士暮年”,廉颇老矣,无精寡蛋,何去何从?说到名次鸽,多次入赏的或公棚入赏的是留下了,可有些名次鸽真叫人无所适从。有的今年出后代入赏了,明年一个不入赏;有的今年不入赏,下一年后代又入赏了。知道是一种天飞一种鸽,可谁又能预见比赛时的天气呢,你说留不留?

    毎当鼓起勇气,准备大开杀戒之时,一进鸽舍看到它们,就像看见自己的孩子一般,心就软了。看这只好,那只也好(反而找起其优点来了,兴许将来有发挥吧,再给一次机会试试),下次吧!下次吧!知道这样下去不行,于鸽道无益,但还是在自我安慰和姑息中,一次次地欺骗着自己,最终鸽满为患。

    淘汰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下巨大的决心和勇气。难就难在,它总是在你无望之时,准备动手时,给你冒个泡,整个名次或后代又飞个名次。其实,真正的好鸽能有几只呢?谁都知道这个理。精兵简政是年内头等大事,事在必行,非做不可,不然鸽舍的“可持续发展”无从谈起。

    破解之法,解困之法,在哪里呢?就在自己手里。

    首先,将严把幼鸽质量关,不达标者坚决扫地出门,错杀十个不漏一个。对近亲回血鸽,进行比赛放飞,择优选留;对老龄无用之鸽,送它们到该去的地方(可能是残忍了点,但没办法)。压缩种鸽数量,对三年内换了几个配对都无建树者,不管价钱,杀之。对这血统那血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坚决淘汰,不能再心慈手软了。

    人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说:淘汰难,难在心太软。

    我想可能许多人也有我这样的困惑吧?心太软。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12公里:成年鸽败给“毛头孩”
怀念恩师:英伦绅士马顿.米歇尔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最新更新
热门点击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发展历程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10 xinge365.com 版权所有 信鸽365 - 中国信鸽第一资讯信息门户网站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