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信鸽公棚近年来亮点频现。据笔者观察,大致出现三点新的变化:一是出现一批高起点的俱乐部,它们通过赛事出新弥补了江苏高端赛鸽平台不足的缺憾;二是经营思路更加开阔,不再囿于在家门口办公棚,“走出去”成为一种新选项;三是公棚数量不断增长,正常办赛的公棚已达40余家,尤其是2016年新公棚出现井喷。
江苏赛鸽公棚始建于1980年代初期,在国内具有先发优势。但长期以来,作为一项以民间投资拉动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江苏尚未形成多层次的公棚赛体系,其标志之一是缺乏高端公棚赛平台。
目前,这种状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2014年,江苏首次出现以企业法人名义组团参赛的赛鸽寄养棚。此后,这样的赛鸽俱乐部以每年一家的速度递增,且建造规模和规格也逐年提升,显示出投入大、起点高的特征。至今,这种高端赛鸽平台在江苏已有三家。
首先破茧而出的是苏州灵峰赛鸽寄养棚,它有7个独立鸽棚,于2014年3月开业,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三届比赛。接踵而至的南京紫金联盟赛鸽俱乐部,有8座联排鸽棚,于2015年4月举办首届比赛。今年新开业的江苏云外水庄国际赛鸽俱乐部,规模更大,条件也更优越,9个风格各异的独立鸽棚建被园林式景观所环绕,每个鸽棚都仿佛是一座“花园洋房”,竞赛环境极佳。由于地处江阴双泾云外水庄生态园,田园牧歌似的水乡韵味便成为赛鸽俱乐部的风景。这里还有垂钓中心、水上高尔夫练习场、游船码头、农渔文化体验园等特色旅游项目,以及会议、餐饮、住宿等一整套服务设施,它们共同构建了接待国内外鸽友的理想场所。
所谓高端赛鸽平台,其组织者和参赛者大多具有“三高”特征,即高手、高投入产出、高风险。一些做实业取得成功的老板,挚爱赛鸽运动,深谙行业规则,并有承担风险的能力,他们把一部分资金投向熟悉的赛鸽产业十分正常。不过也有例外,云外水庄赛鸽俱乐部的投资人高峰,早在2009年就有一家公棚,如今又有了一家俱乐部,且自己从无养鸽经历,这种“两有一无”的公棚投资人在中国可能极少。但这一现象正是赛鸽运动充分市场化的折射。当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本进入赛鸽运动,并愿意在公棚做长线投资,公棚赛的产品才能丰富多彩,建立多层次的公棚赛体系才能实现。
跨区域发展:走出去又何妨?
公棚是一个经营实体,趋利避害是其必然选择。在公棚选址问题上也是如此,哪里机会多就建在哪里。于是江苏便有了几家毅然出走的公棚。
最早离开故土的公棚当属云外水庄赛鸽中心。它原本建在江阴的云外水庄生态园,已经举办了五届比赛,2014年迁到泰兴市宣堡镇,在万亩良田苗木开发区内安营扎寨,今年已是连续第三年在新址举办比赛。
江苏紫金联盟赛鸽俱乐部紧随其后,于2015年建成开业,它的主办者在南京,却把鸽棚建在安徽境内的来安县汊河经济开发区,虽然该地与南京近在咫尺,但毕竟跨越省界了。
值得一提的南京海峡两岸赛鸽文化交流中心,除了与紫金联盟一样把公棚建在安徽来安县,还有一点与众不同,即公棚的董事长、总教练、保健顾问等许多重要成员都是台湾鸽界著名人士。由此而言,它在“走出去”的同时,又完成了“引进来”的工作,可以作为赛鸽公棚如何调配和整合资源的一个样本。
“走出去”是否能获得成功?答案是肯定的。这从“云外水庄”和“紫金联盟”近两三年举办的赛事中可略窥一斑,譬如前者迁址泰兴后已成功举办了两届比赛,累计收鸽超过11000羽,今年有望超过以往两届,总奖金也达到676万,在江苏名列前茅。“海峡两岸”今年将举办首届比赛,目前能观察到情况的是集鸽情况良好,有大量境内外高手参赛,暂时还难言成败得失。
公棚赛是一项传统群众体育活动,更是一种必需尊重市场规律的经济行为。从中长期角度来看,“走出去”也许会海阔天高,也许会折戟而返;权衡利弊,谋定后动,也许成功就在前面。
老树新花:再次绽放并非偶然
赛鸽公棚是一个充满诱惑又饱含风险的产业,在中国经历30多年发展以后,其运营模式、比赛规则、参赛人群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它带来一个新的现象,即进入的门槛抬高,要想取得成功,公棚的资金实力、管理团队、训养水平、品牌形象等基本要素缺一不可。鉴于此,新公棚开业,老公棚关门将成为一种常态。江苏也是如此。据粗略统计,江苏仅今年举办首届比赛的新公棚就有10家左右,如:云外水庄国际赛鸽俱乐部、长江国际赛鸽公棚、南京立达赛鸽中心、徐州徽商国际赛鸽中心、徐州翔圣赛鸽中心、常州龙翔赛鸽中心、淮安四方赛鸽俱乐部、宿迁虞姬公棚、徐州萬羽赛鸽公棚等等。与此同时,江苏近两年也有几家老公棚因为各种原因闭门谢客,尽管新陈代谢是无法抵御的规律,但对当事人而言却是不幸“中枪”,这里就不具体列出名单。
在“你方唱罢我登场”之中,也不乏一些别有意味的现象。譬如今年新创办的长江国际赛鸽公棚,其总经理周克平早在1992年便创办了雄通信鸽俱乐部,2016年又在南通开沙岛典园休闲山庄内建成新公棚,首届比赛总奖金就高达 670万,截止5月30日收鸽已逾6000羽。云外水庄赛鸽俱乐部也有类似特点。这种首届比赛便一炮打响的盛况,是其他新公棚难以参照的。缘由很简单:公棚竞赛作为完全市场化运作的群体运动,需要大量的追随者,而时间积累和品牌塑造能帮助完成这个过程。所以,老树新花的背后,有长期的耕耘和信念的坚守。
与其相比,目前江苏有一些公棚,包括新公棚,开棚办赛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譬如鸽棚条件较差、规模过小、监赛不够规范等,因此收鸽非常困难,有的仅有几百羽,前景堪忧。
公棚的优胜劣汰是市场博弈的结果,目前已呈现大投入大产出、小投入无产出的趋势,规模化经济的威力在公棚的规划和建设上正在逐渐显露。如果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潮起潮落之中,下沉的通常不会是航空母舰,而是一些小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