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舞人生,乐在其中 扬州市江都区有这么一个革命老区,在解放战争的风火岁月中,新四军曾经在此谱写过苏中七战七捷的战史,当年黄桥保卫战新四军的指挥部所在地——江都郭村塘头乡。陈毅、粟裕就曾在这里,也是江都县抗日政府成立地的余氏姐妹楼里,多次指挥作战,屡获大胜。光辉岁月,史册永载,就在这座楼东南不足百米处,住着一位远近闻名的养鸽老人——陈根林。 信鸽活动是全民健身体育竞技项目,农村会员饲养信鸽的同时,还有大量的农时任务,而远离县城使得参加训放、比赛都很不方便。基层信鸽小组的服务工作,极大地解决了会员参加信鸽活动的困难。 陈根林1971年从部队退伍回乡,l984年饲养信鸽,长期担任塘头乡信鸽小组负责人,尽心尽力地为原郭村、塘头和二姜三个乡镇的会员服务,深受小组全体会员的拥戴与尊重。基层工作量大责重,收鸽、运输、发环、指导等等,费力费时,而经费也不宽裕,能够数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地把一项项工作实实在在做细并做好,确实是非常不易的。陈根林同志为了让信鸽基层工作开展和提高,“传帮带”新人焦后亮协助工作。 5月10日,扬州市鸽协王希素会长等市、区两级鸽协领导一行,利用此次裁判员到当地获得今年省市千公里联赛扬州市亚军查棚的机会,前往调研信鸽基层小组活动状况,看望老组长陈根林等。听取了工作介绍,并认真查阅了保存良好的累计十多年的各项资料帐目后,深受感动,对陈根林这样优秀的基层信鸽工作者付出的辛劳,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十多年来,陈根林尽管没有在比赛中摘金夺银,但痴心不改,热爱着赛鸽运动,并且带领周边一帮人参与到健康向上的赛鸽活动,从枯燥无味的农村生活中走出,远离“黄、赌、毒”,发挥正能量,创建和谐社会。这个活动小组从1986年的34名成员,发展到6O多人。一个70多岁的老人,为信鸽运动的付出不得不让人感慨。在他和同伴们的精心服务下,小组会员参赛取得不少优异成绩,会员彭如平2012荣获省市15O0公里联赛扬州市亚军、江苏省第五名;2O15年刚刚结束的省市l0O0公里联赛中,王德林、董双网两名会员获得扬州市冠、亚军,江苏省第六、第九名的佳绩。 笔者短暂的采访后,不由得对这位赛鸽老人肃然起敬,并由此想到:当今中国赛鸽运动不正是依靠这些默默无闻的人坚持与付出,奠定了中国信鸽走向辉煌的基础吗!他们才是鸽界的真正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