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问 吧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鸽友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精彩日志 杂 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首页 特别报道 各地快讯 图片 鸽坛论剑 鸽坛杂谈 热点论坛 养鸽经验 信鸽知识 讨论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特别报道 > 鸽界动态
背景:
阅读资讯

预测:中国未来会诞生“新品系”吗?

日期:2015-01-23 来源:信鸽365 作者:中信网专题  浏览次数:次 [字体:大 中 小]
预测:中国未来会诞生“新品系”吗?

中国难出新品系 原因何在?
      近日讨论国血的杂文很多,其中以“国血”论说中国自国血后,几乎再无新品系产生的现状,故突发奇想拟了一个投票:中国为啥难出新品系?没成想,投票获推荐后,鸽友的参与热情空前,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今天便尝试分类整理,期冀能予立志于育种及爱好信鸽者以启发。
 
焦点投票:中国为啥难出新品系?

 
一、怕难以服众,被同行笑话(截至撰稿时得137票,占23.91%)

  解释:这是鸽友文章里的说法,由于面子问题,国人不敢妄自尊大,以免有“欺师灭祖”之嫌。

  中信网友:国情所致,鸽界也是这么个事情,与经济直接挂钩息息相关,称之为系的成本太高,义务为鸽界奉献那又不现实,卖鸽换钱维持平衡又会遭人骂,所以称系的首先得抗骂抗打击抗负面舆论的攻击。
    浏阳河:理论上超出3代以上就可以成为你自己的东西了,为啥有的名家被采访的时候还要说,我引进的国外某某系鸽子,都发挥到第8代了,还挺自豪!都第8代了啊,都不敢说是你自己的系,还替别人做广告坑人呢!>>详情 
    镇平王伟:第一个就是面子问题。国内还极少有人自起名系,中外思想不同,就算是常胜鸽界20年的实力派也不敢贸然自成鸽系,如果宣布以自己名字命系,会被同行笑话,成为鸽友朋友之间茶余饭后的笑资,这点应该是最重要的。我国在鸽界驰骋常胜10年的鸽友太多,20-30年的实力鸽友也大有人在,却是渺渺无几的人命系。可能是自己的基础品系也是建立在名家或所谓的“外血”之上,如果称系,可能会被寻根问祖,成为别人的笑柄。>>详情
 

 
二、偌大的中国,潜心育种的太少了(截至撰稿时得236票,占41.19%)

  解释:这是鸽友评论提出的观点,意思是国人鸽友鲜有潜心育种的,自然难出新品系。

    中信网友:我们缺少了创业和守业的精神,尤其是守业!我国虽为五千年文明古国,但现存在的二百年以上的坚石建筑却很少,人心浮躁,朝令夕改,事业因没有一脉相承而变得涣散,人没有了老家根基事业而变得游荡,鸽没有老巢而不思归,凝神聚气,坚守种气一脉长存尤为重要。故此缘故,实不应把老品系给摧毁,尊重历史吧,尊重前辈吧,只有承前才会启后,才会出种气,才会得长存。
    浏阳河:90年代前,得到一只外国足环的雄鸽,不知道要轮番地配多少雌鸽,直到配烂它为止,子代不出就用孙代接着试验的有没有?而现在满棚尽是外国足环的鸽子,一配子代20公里就丢的,直接淘汰或沦为奶妈的有没有?>>详情

图:我和张顺奎先生的李种奇缘

 
三、都是“国血论”害的(截至撰稿时得 40票,占6.98%)

  解释:由于国血与外血的人为界定,非国血即外血,也就难以推出新品系“国血”。

    中信网友:鸽子本无国界之分,根据不同的遗传特性,可以划分品系而已。这本是纯粹的科学问题,如果非要加入些政治、文化等因素,就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就像克拉克、詹森等人家就是用人名或地名命名,也不会冠以比利时“国血”或荷兰“国血”,没有意义。
  中信网友:1930年李梅龄引种是爱国,是国血国粹,甚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1980到1990年我们引种,养了几十年,还是崇洋媚外,是外血洋垃圾,狗屁不是,甚至被骂汉奸。培育品系难道是李梅龄的专利吗……

 
四、低调,好鸽何须称“品系” (截至撰稿时得160票,占27.92%)

  解释:中国有好鸽,但对于注重比赛实战与经济效益的中国鸽友,没必要推出新品系。

  中信网友:国情所致,鸽界也是这么个事情,与经济直接挂钩息息相关,称之为系的成本太高,义务为鸽界奉献那又不现实,卖鸽换钱维持平衡又会遭人骂,所以称系的首先的抗骂抗打击抗负面舆论的攻击。好血好鸽高级育翔师大都思想境界,道德品行,经济后盾,现实赛绩都很到位,中国已经有不少这样的超级强豪了,只是都低调不愿做广告罢了,所以很难被老爱骂人的发现,世界顶级好鸽血脉中国都有,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中信网友:中国一部分人只认老品系,谁要是有新品系,那就是洋垃圾了。有钱人根本不认国内品系,只要有国内外大赛冠军,就拿下。他们不需要品系,也不想弄什么品系,他们家的鸽子年年买,五花八门,出不来品系,只好说卖主的品系。
    红岸鸽舍:要我说,中国的品系早就有了,那些已经能在本地,或公棚连年获奖(高位获奖)的鸽舍太多太多了。我国真的是每年都有成千上万个冠军家族产生,只是我们中国鸽友低调罢了。这就是新品系——品系。

图:开创者“铁鹰四关”鸽王赛颁奖仪式

 
鸽友补充观点一:培育新品系的难度相当大

    苍鹰:看了大家的评论都有道理,不仅仅是上面的几种选择,本人认为有个重要原因就是想培育出一个品系难度相当大,需要时间时间相当长,需要的知识相当多,需要的资金相当大。本人玩了二十多年鸽子,一直试图培育一个属于自己的赛鸽品系,做过三次尝试。
    第一次是日本鸽村松白(不要说我亲日,我对日本人没什么好感),当时看到自鸽子能做赛鸽被它吸引住了,而且在南京飞出了不少成绩,决定专攻这路鸽子。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村松白,也找了些高奖位鸽子,其中有冠军雄(500公里)、亚军䧳的女儿,近交、远交、回交……反反复复,通过几年的辛勤劳动,一棚几十只全是白鸽子,通过参赛试验当时成绩还不错,自己信心十足。但是中国赛鸽运动发现的太快,大量国外优秀赛鸽不断勇入中国,种养训水平不断提高,赛鸽竞争白热化,没有一个长胜人,没有一个长胜品系,自然村松也难胜任,我果断弃之,花去了我大把抄票不说,浪费了我几年的宝贵时间,可惜!
    但培养自己的赛鸽品系愿望一天也没有丢,通过这些年的观察和实战,我发现杨阿腾鸽系善飞耐飞,适应能力强。在南京“黑色杀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重大比赛中经常出彩,特点稳定、快速,可能让你大喜,不可能让你大悲,这年头少输当赢呀,所以我选中“黑色杀手”作为育种的主攻方向,通过几年努力已经初见端倪,地方赛收获600公里冠军、公棚赛获得三名、九名(不是做广告,我沒有卖过一只鸽子)。体会:难!太难!很少有人愿意静下心来做,我离成功尚远,也许又一个失败在等着我。

 
鸽友补充观点二:普通赛事少 经典赛事更是少

    中信网友:小尖嘴,小麻雀,汪种,是外国人搞出来的吗,外国有放2000公里的东西吗,现在鸽协就是被你们这些人搞得乌七八糟,搞什么跟国际接轨,那个国家敢和中国接轨飞2000公里呢,我看是你们在见鬼。
    中信网友:缺少产生明星赛鸽的权威赛事,可能是本国未能产生新鸽系的主要原因吧。如果欧洲没有了KBDB赛事,如今可能就没有帝卢速霸龙鸽系。
  郭林鸽舍:我国的赛鸽比赛次数,远远低于欧美国家,而且赛事以两关赛、三关赛、四关赛为主。大部分鸽友在一场比赛结束以后,就开始淘汰迟归回来的赛鸽,或者迟归回来的父母。我记得一次有一位鸽友曾经说过“一羽赛鸽就算第一次比赛归巢,飞了冠军,也不能证明什么,如果第二次能够归巢,它才有遗传价值”。他的要求太高,一般鸽友达不到,但他的话中可以听出来,多次比赛归巢的赛鸽,才有价值做种。>>详情

图:扬州2500公里哈密冠军归来 鸽主热泪盈眶

 
鸽友补充观点三:中国没有成系的环境

    红环公鸽:中国现在没有新品系,依我短浅的目光来看,未来很长一个阶段内也不会有自己的品系,纵然有,也不会像比利时、荷兰那样遍地开花。因为我们没有成系的环境,再说的明白一点,我们没有那样的素质,我们的话题经常停留在奖金多少的问题上,我们的交流居然经常被谩骂声终止,我们的公棚比赛还处在不作弊不正常的阶段,我们的组织还处在连一个小小的鸽环价格统一问题都不能解决的能力上,大环境中,商品造假泛滥——包括鸽药与出售鸽本身都没能除外,统一鸽环的质量还不如假环,赛鸽比赛中除了大自然给予的考验之外,还要经受几乎难以逾越的大网甚至枪口,以至复赛决定难下,那又如何成就十几次赛绩的019,怎么选出超级种赛鸽?这些都是很基本的问题,却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要在这些条件下以个人之力培养一个品系,不是不可能,而是难于上青天。

 
总结:中国新品系已呼之欲出

    中信网友:品系和品系建立有科学的概念和技术路径,综观中国目前的赛鸽基础和竞翔水平,确立中国自己的品系并不难,难的是由谁来引导和谁愿做这项工作。
    中信网友:新品系不是推出来的。这是一句外行话。赛鸽本身就是短命系。随时都有衰退消失老品系,也会涌出无数新品系。我们国内每年都会涌现出成千上万个冠军家族,这就是新品系的雏形。
   海派粤系:纵观现状,近几年来,国内大规模地引进了很多国外优秀赛鸽,主要是以短程鸽和中程鸽为主,这些基础鸽已经作出一代、二代,甚至更多代,这些子代也基本适应了国内的气候和地理环境,飞出了在对应距离状态下的成绩。另外,我国的超远程老品系还是基本保存着。

  鉴于以上种种基础条件,我们要培育在某个赛点上新品系的硬件是具备的,关键在于鸽界有心人的操盘,其实,不少名家也一定都在向这个目标发展,当然,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如果信鸽协会和公棚比赛的赛制和赛距更显多样化,那么,就更能促成目标的早日实现。>>详情

图:一羽苍白打天下——兆尊馆胡维奇

    从以上鸽友的论述来看,中国难出新品系的主要原因是潜心育种的人太少,深层分析,可能在于现在赛制的变化和鸽友引种方向的转变,信奉拿来主义和实用主义中国鸽友,作育手段也多是杂交杂交再杂交,目的是比赛比赛再比赛,要静下心来育种确实太难。

    不过,这种实用主义的另一面却是产生中国实战新品系的温床。其实只要中国鸽友转变观念,别说未来多少年可以出新品系,就是当前那些拥有赫赫战绩的赛鸽家族,也完全可以承受得起“品系”的称号……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上海一岁特比冠亚军家族再续辉煌(图)
正能量:山西鸽友妻患病 爱心接力义拍相助(图)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最新更新
热门点击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发展历程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10 xinge365.com 版权所有 信鸽365 - 中国信鸽第一资讯信息门户网站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