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问 吧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鸽友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精彩日志 杂 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首页 特别报道 各地快讯 图片 鸽坛论剑 鸽坛杂谈 热点论坛 养鸽经验 信鸽知识 讨论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特别报道 > 鸽界动态
背景:
阅读资讯

“国血”是历史陈迹!

日期:2014-02-06 来源:信鸽365 作者:袁民  浏览次数:次 [字体:大 中 小]
“国血”是历史陈迹!

     关于“国血”“外血”的讨论旷日持久,许多人对这种讨论已经表现出不耐烦了,确实若放在前几年谁敢说“国血”不字,现在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审时度势对国血称谓今后是否还需要延用提出质疑那是必然。令人欣慰的是绝大多数人反对再继续延用“国血”“外血”的称谓,启用国际上通用的某某人品系,这样比较适合当今社会。

   国血称谓表面上看似爱国行为,实质后果是扼杀了中国鸽友的创造力,以至许多人认为中国人除了李梅龄、汪顺兴再也没有名人名鸽,没有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品系,从而无形中抬举了外国的鸽子,外国不断有名人名鸽。如果再继续延用国血、外血的称谓,几十年后依然没有中国人自己的品系,还是拿外国的鸽子在争面子,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近几年比利时那么个小地方产生了多少名人名鸽?而这些名人名鸽主要是咱中国人封的,为啥?就是因为咱中国人没有属于自己的品牌。比利时确实有好鸽子,中国就没有吗?显然不是,是因为中国的名人名鸽通称是外血,永远是外血好。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中国人开始引进国外的大型肉鸽,花了大约10多年时间培育出公斤鸽、石岐鸽、姚安肉鸽、白羽王鸽等品种,不仅体形更大,而且适合中国的饲养环境。中国早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肉鸽产地。信鸽为什么还在延用外国的品牌?还在不断引进?

  中国其实有很多名人,只是他们的鸽子通称外血,没有属于自己的品牌。由此可见国血外血的称谓害处有多大!我深信国血、外血称谓如同封建年代妇女脚上的那块裹脚布,终有一日将被无情的抛弃在历史的垃圾箱。

  我十分理解现阶段依然会有人感情上舍不得放弃国血称谓,毕竟那是一段历史。记得我在上中学时毛泽东逝死,我哭的是那么伤心,我崇拜他老人家,至今也如此,想当年曾有多少人誓死捍卫毛泽东思想,可随着年龄增长,对历史事件的不断审视,那段感情无非是一个中学生幼稚的表现,一个中学生对社会、对领袖人物又有多少的认知?李梅龄、汪顺兴的年代人们的思想、视野有非常的局限性,那时国贫民穷广大老百姓不要说养信鸽,吃饭都是问题,所以客观分析历史上的事件,对今后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看了许多文章和留言,发现人们对“国血”概念的认识已经模糊,有相当多人将深羽色耐翔的杂交鸽子称之国血,将没有经过考证的血统称之为国血,将上海飞过超远程的鸽子称之为国血,严格地说是错的。“国血”是指那个年代以李梅龄、汪顺兴为代表的鸽子品系。这个概念有二点特别重要:一、是“那个年代”而非其它任何时期;二、是以李梅龄、汪顺兴为代表的那些鸽子品系。也就是说只有在那种历史背景下才能出现那些人物和那些鸽子,后人为了怀念那段历史称之为国血。国血不是品系,李鸟、汪种算是品系,所以国血的称谓有严格的限止。后人有李鸟、汪种,但绝对没有国血。

    曾也有人将乒乓球称之谓国球,那是一种朴素的民族自尊心,乒乓球起源于英国,体育竞技项目倡导奥林匹克精神,超越政治、超越国籍。由于种种原因当年有国血的称谓,实属正常现象,现在拨乱反正,将“国血”封存在历史档案中,沿用国际通行的品系称谓也是理所当然。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我的“丑小鸭”已经长大(图)
风雪中的恩城鸽子会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最新更新
热门点击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发展历程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10 xinge365.com 版权所有 信鸽365 - 中国信鸽第一资讯信息门户网站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