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鸽超远程比赛是我国最大的亮点,不仅中国人为之骄傲,也令外国人仰慕。超远程之所以在我国自1959年以来能够持续到今天,与我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资源密切相关,也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
我国幅员辽阔,960万平方公里呈西高东低走势,平原面积占12%,虽说适合超远程比赛的仅华东地区部分省市,可几十年来内地鸽友更加热衷于追捧超远程品系。原来内地多山和沙漠,对他们来说鸽子若没了吃苦耐劳、归巢率高的特性即是废物。有一位新疆鸽友对我说,他们那里年年放500公里比赛,至今没有归巢记录,创记录成为他们最大的愿望。他怀疑自己的“国血”鸽子品质还不够好,由此可见在许多鸽友心目中,“国血”就是吃苦耐劳、稳定性好的代名词。
超远程比赛虽然主要集中在上海,但在我国长期以来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目前上海及其周围地区依然保留了这一传统赛事,其意义远远大于比赛本身,对推动我国信鸽竞翔事业发展,对提升我国信鸽品质发挥了巨大作用。可是超远程比赛目前确实处于危急的十字路口,令人非常担忧,因为:
一、来自外来品种、赛制、文化的冲击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10年来有大批中国人走出国门,不仅引进了大量外籍鸽子,还接受了西方的赛制、文化等。虽然说西方鸽子和文化对提升我国信鸽整体质量,对提升我国赛鸽竞翔水平产生积极影响,但对我国传统超远程比赛项目无疑形成巨大的冲击。国人今后始终将面临继续保留超远程,还是放弃超远程的选择。
如果我们理智地分析,大量引进的外籍鸽子与我国超远程比赛并非是问题根本,因为我国超远程品系的源头就是外籍鸽子。在欧洲200年来依然是长距离比赛更吃香,大量长距离品系也被同时引进中国。这些年中国超远程比赛中,也不乏外籍鸽子的身影。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将责任归咎于外籍鸽子和西方赛鸽文化。
二、超远程真正的威胁来自国内
平时充塞耳际的,是将我国超远程衰落归咎于改革开放后大量引进外籍鸽子,归咎于短平快的比赛项目,这是无稽之谈。实质问题在于我们没有很好汲取西方赛鸽文化的精华,没有将西方赛鸽文化同中国传统赛鸽文化有机结合,而是走上了公棚、俱乐部、特比环等进行豪赌的歪门邪道。
纯正的赛鸽文化应当是平民百姓娱乐活动,老百姓也没必要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可是我国目前公棚林立,公棚管理跟不上,公棚、俱乐部、特比环奖金节节攀升,广大工薪鸽友哪里有能力参与这样的豪赌?由于热爱,也被捆绑到一起,而且输了也不能说,否则会被讽“输不起不要玩了”,都是些穷人在挖苦穷人,结果许多人越陷越深。
鸽会在鸽友心目中代表政府,可是鸽会也受利益诱惑,逐渐减少了常规比赛,取而代之的是特比环、大奖赛等,更有甚者干脆将鸽会承包给私人。会费、足环费已涨了许多倍,其它名目收费越来越多,当前鸽会的形象受到严重质疑。
三、自然环境、饲养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除了品种外,超远程鸽子最大特点是必须具有野外生存能力。过去我国有广阔的农村,富饶的土地,农田以有机肥为主,现在城市扩大化侵占了大量农田,庄稼种麦子、稻谷的少了,有机肥被化肥取代,农药、鼠药充溢田间,鸽子野外生存的空间受到挤压,生命受到威胁。
以前上海中心城区面积仅是现在的十分之一不到,周围都是农田,鸽子即便不喂食也能生存。曾有一羽超远程冠军鸽,饲主既无像样的鸽舍,也不定时喂食,除了有良好超远程血统,野外生存能力是获得冠军的关键因素。反思现在饲养的鸽子,还有长期野外生存能力吗?
自然环境、饲养方法对超远程来说绝对重要,尤其是2000公里以上的比赛,鸽子在外半月以上,若没有抗病能力、野外生存能力是回不来的,而现代赛鸽缺少的正是这两方面品质。所以,为防止信鸽品质退化,将超远程品种渗入长期娇生惯养的品种之中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网鸽现象严重,过去可没有这样的事,这对超远程鸽子又是极大的威胁。
根据以上情形,如何组织好超远程比赛是当前鸽会面临的挑战,本人以为:
1、在加强规范化基础上,将1500公里内的比赛常态化,逐渐凝聚长距离比赛的正能量。
2、逐步提高800-1500公里奖金额度,不再提高特比环等其它比赛奖金。
3、大大提高长距离、超远程宣传力度,大大提高获奖者的荣誉感。
4、利用社会资源,民间捐赠,单独设立远程、超远程奖励基金。
中国赛鸽今后要在世界鸽坛独领风骚、独树一帜,唯有高举超远程旗帜。而上海市鸽会需肩负起此重大责任,努力办好远程、超远程赛事,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广大鸽友树立信心,积极参与到超远程中来。若今后没有很好的方法和措施,中国超远程迟早会走到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