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欢歌·广场文化狂欢月”在周王城广场拉开序幕,音乐响起,彩烟升腾,1000只和平鸽从舞台下的10个笼中竞相飞出,引得在场群众拍手欢呼……
这些为花会活动添彩的小精灵来自哪里?在喧嚣陌生的环境里,它们如何辨别方向回家?记者为您探访放飞背后的故事。
放飞后径直飞回“家”
千只鸽子的主人费新琼说,这些鸽子是专门用于放飞、比赛的信鸽,对地球磁场的感觉很灵敏,具有很好的视力、很强的记忆力及归巢性。
他说,一些观众以为,放飞的鸽子会在空中盘旋几圈后重返笼中,其实,这些鸽子放飞后并不会再飞回放飞地,而是径直朝长期生活的鸽笼飞去。
鸽子长期生活在固定环境中,会对鸽笼附近的地形、磁场产生长期记忆,且它们的上喙具有一种能够感应磁场的晶胞,正是这种器官为它们的飞行导航。
它们是老“飞行员”了
费新琼说,年幼的鸽子因为飞行时间短,在陌生环境下会产生惊恐、胆怯的心理,不敢出笼飞行。它们即使出笼了,往往会出现迷路的情况。
为了让开幕式上的和平鸽放飞效果好,费新琼挑选的1000只鸽子90%都是具有五六年飞行时间的老“飞行员”。此外,他还选了一些学会飞行不久的小鸽子参与表演,目的是让老鸽子“传、帮、带”,使小鸽子们借此机会得到锻炼。
信鸽每天要锻炼
万一鸽子升空后找不到回家的路怎么办?
费新琼说,这些信鸽熟悉巢房附近的生活环境后,每天都要接受两次为时1小时的飞行锻炼。期间,他要将那些想偷懒、急于返回鸽笼的鸽子不断撵起。
另外,在每次给鸽子喂食前,他会通过吹哨或在巢房前挥舞不同颜色的旗,对正在飞行的鸽子进行反复训练,让它们形成“听到哨声,回家吃饭”、“看到黄旗树立、挥舞,返舍休息”等条件反射。
这样,一旦鸽子一时迷路,它们听到哨声或看到旗帜后也能向巢房方向飞。
别误解了“飞鸽传书”
基本飞翔训练完成之后,“飞鸽传书”的训练就可以开始。
信鸽两三个月大后,费新琼将把它们带到离家直线距离1公里左右的地方放飞,通过吹哨等方式召回信鸽。隔一段时间,再带它们到离家更远的地方放飞。
这样由近及远,在固定方向放飞鸽子,持续一段时间后,鸽子就基本具备单向回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