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问 吧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鸽友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精彩日志 杂 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首页 特别报道 各地快讯 图片 鸽坛论剑 鸽坛杂谈 热点论坛 养鸽经验 信鸽知识 讨论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鸽坛论剑 > 养鸽经验
背景:
阅读资讯

五次建棚的养鸽感悟

日期:2011-06-30 来源:信鸽365 作者:褚呈祥  浏览次数:次 [字体:大 中 小]
五次建棚的养鸽感悟

屡建鸽棚感悟

    第一个鸽棚:闭关练功

    (时间:1996年,地点:太仓市郊区)

    这个棚是我的“处女作”,没经验,不讲究,就搭建在自家新建的平房上,离地只有几米高,也比较简陋。1996年参加了太仓市鸽协,并创建了“祥云鸽苑”。 “祥云”在字面上可以理解为“祥瑞之云”,能为主人带来吉祥,但此后我多次参加信鸽竞翔,却毫无斩获,别说是冠军,就连前10名都进不去。

    要说这两年有什么收益的话,那就是苦苦学习养鸽之道,不断探索,参赛失利症结之所在。诚如先哲所言:不积跬步,何以致千里?现在时过境迁,回首往事,我的第一个鸽棚虽然没有带来任何值得骄傲的战绩,却是我的“祥云鸽苑”冲天而起的最初平台。

    第二个鸽棚:出师未捷

    (时间:1998年,地点:太仓市浏河镇)

    此棚位于我工作单位三层楼的楼顶,与此前在平房上建鸽棚相比,算是有了一点高度。

    太仓的浏河镇在历史上很有名,曾被称为“六国码头”,明代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均在此扬帆起航,经长江口进入大海。这里与上海嘉定区毗邻,我在浏河边建的鸽棚,距上海嘉定界只有一两公里路程。上海是中国信鸽的发源地之一,也是赛鸽的强势地区。我志存高远,非常向往参加上海的比赛,把鸽棚建在浏河的目的之一,就是准备将来有机会到大上海一搏。此外,因为鸽棚就在自己办公室的楼顶,中午休息时、下班后打理起来很方便。

    像所有养鸽人一样,我也认为自己鸽子不比别人的差。此后两年主要参加苏州地区的竞翔活动,偶尔也参加江苏省鸽协的比赛。然而,事不遂意,几乎每次都乘兴而来、铩羽而归。

    第三个鸽棚:初尝胜果

    (时间:2000年,地点:太仓市区花园小区)

    这次“更上一层楼”,将鸽棚建在一幢六层楼的屋顶。与此同时,我省吃俭用筹措资金,从公棚赛的拍卖会上引进了几只优胜鸽。这两个举措,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作出的重要抉择,也是“祥云鸽苑”从低空盘旋到冲天一飞的转折点。

    我在水利系统工作三十多年,工作经验丰富,是水利专业高级工程师。但养鸽不专业,要从书本上学习,还时常反省,为什么投入那么多的精力和财力驯养爱鸽,还是“屡战屡败”?经历一次次的挫折,经过无数次的学习,终于幡然醒悟:

    一、鸽棚的位置要高,最好在五、六层楼的楼顶,这样视野开阔,空气流通,光照充分,有利于鸽子的成长训飞;

    二、鸽子的品系要好,要舍得花钱,引进优良赛鸽进行配种,养育飞翔能力强、速度快的子代。

    我怀着背水一战的念头,走出这两步棋后,次年就立竿见影出成效,2001年在苏州市鸽协举办的比赛中拔得头筹。

    此后更是一帆风顺:2002年获得苏州市7项冠军、3项亚军、1项季军,此外还获得800公里国家赛全国排名第31名,上海嘉定区650公里混合赛季军、大奖赛季军等;2003年获得苏州市和苏州地区前10名奖项51次,其中有12项冠军、5项亚军、6项季军,此外获得上海嘉定区前10名奖项5次,其中冠军、亚军、季军各1项,第四名2项。

    司马迁在《史记·滑稽列传》中留下一个典故,说“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但“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而已,一鸣惊人”。“事不过三”,三年之期的第三个鸽棚,终于使我完成了令人惊诧的强弱之变。

    第四个鸽棚:进军上海

    (时间:2004年,地点:上海嘉定区华亭镇)

    这次建棚是“越界”行动,从江苏境内一脚跨进了上海,并由此参加了上海市信鸽协会,成为它的“外籍”会员。说起这个鸽棚还有一段故事。

    上海嘉定区在地域上与太仓浏河镇接壤,由于比邻而居,太仓浏河镇人和上海嘉定人历来没有严格按照归属地原则举办民间活动。当初,有好几位浏河镇的鸽友都加入了上海嘉定的信鸽协会,并参加嘉定的信鸽比赛,我便是其中一位。2001年加入嘉定信鸽协会时,受到欢迎,可在2002年我就夺得了包括两个季军在内的几个靠前名次;2003年又夺得了特比环冠军和大奖赛亚军等高位名次。这下嘉定的鸽友震惊了,这个老是夺走大奖的人是谁?一查竟然是个太仓人,于是他们提出抗议。嘉定鸽协的领导感到为难,便劝说我退出嘉定信鸽协会和赛事。

    我向来处事果断,于是干脆到嘉定境内的华亭镇建了一个鸽棚,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成为上海信鸽协会会员,名正言顺获得了到上海赛事参赛的资格。这一年的成绩自然更好:全年共参加苏州市、苏州地区以及苏锡常三市联赛28个比赛项目,获得前10名以内的奖项共78个,其中有15个冠军、13个亚军、6个季军。此外,前后2次获得国家赛江苏赛区800公里季军,进入前100名位次的信鸽达12羽;获得国家赛郑州赛区800公里前100名位次的信鸽有7羽。不过因为当年建棚,没有参加上海的比赛。

    第五个鸽棚:捷报频传

    (时间:2005年,地点:苏州市市区)

    这个05年建成的鸽棚,与在上海嘉定建鸽棚的初衷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它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获取参赛资格,只不过这次是为了跨过眼皮底下的一道门坎。

    苏州市是一个信鸽大市,会员众多,赛事频繁。太仓虽隶属于苏州市,但根据有关规定,太仓的会员只能参加苏州市鸽协的活动,而不能参加苏州市信鸽俱乐部举办的特比环、精英赛等比赛。我这时已经是获奖大户,连上海的竞翔都想参加,怎么能放弃本地的重要赛事?因此,我痛下决心,在苏州市区建起第五个鸽棚,由此获取了参加苏州市区所有赛事的“绿卡”。

    2005年在苏州市、苏州地区以及苏锡常三市联赛中获得前10名27项,其中冠军4项,亚军5项,季军2项;获得国家赛江苏赛区800公里亚军、第7名和国家赛苏州赛区800公里亚军、第7名。

    2005年在上海更是大获丰收,计有:上海中荣实验公棚第六届500公里决赛国际组亚军、国内组亚军,获总奖金38万元;上海“中荣杯”特比环500公里A组冠军、13名,指定鸽冠军、季军;上海“汽车杯”第九届幼鸽特比环600公里决赛,全市购足环27000枚,参加决赛13618羽,结果当日归全市仅100多羽,“祥云鸽苑”占3羽。

    2006年春季,我参加了上海空距为400—1000公里的11项比赛,共获前10名24项,其中冠军9项,亚军4项,季军4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份上海赛鸽俱乐部举办的西北线600公里比赛中,恰逢雷暴雨,近千羽赛鸽当天归的仅有我的3羽,因此一举囊括冠军、亚军、季军。
 
    综上所述,分散地建鸽棚,牵扯了我太多的精力,今后最需要的并非是数量的扩张,而是盘活存量,使它发挥产业化基地的作用。目前,我已经开始对现有的五个鸽棚进行功能划分:上海嘉定和苏州市区的鸽棚专用于比赛,得了好名次的赛鸽就退出,到其他三个鸽棚做种鸽(2005年上海中荣公棚赛的那羽亚军鸽,后来被我以5.5万元在拍卖会拍回,现在就已经成为种鸽);太仓的三个鸽棚,以后就作为培育幼鸽的基地,从明年开始准备不再参加太仓本地的比赛,集中力量到更高的平台上竞翔。今后将继续参加鸽协举办的各种大赛,尤其是省赛、国家赛,因为没有大赛就显示不出水平和知名度;另外还要参加全国比较著名的公棚赛,养鸽子的过程有最大的乐趣,如果只参加公棚赛就丧失了这种乐趣;但不参加公棚赛就体现不了鸽子的经济价值,养鸽子是有成本的,公棚赛的奖金很高,拿了名次可以补充经济上的投入,形成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

    几点感悟:

    1、“要想在比赛中获胜,信鸽的血统一定要好,起点一定要高,品质一定要达到国际一流的水准。”

    2、“飞得好的鸽子,一般不是原环的直接子代,而是自己用原环进行培育形成自己的品系鸽。” 

    3、“要想获大奖、多获奖,一定要采取‘集团作战’的战略。在同一项赛事中,有的人只送几羽信鸽参加,我则一次就送十几羽甚至几十羽。”

    4、“比赛时,信鸽是‘运动员’,我是教练。教练除了要有科学的训练方法外,还要知‘鸽’善用,扬长避短,让‘运动员’发挥最大能力。比如有的信鸽短途飞得快,有的适合长距离;有的晴天飞得好,有的雨天也能出成绩;有的天冷不受影响,有的擅飞闷热天气……因此,赛前都要根据季节、天气、路程长短、每羽鸽子的特点,制定出一个完整的‘作战计划’”。

    5、“除了在实践中摸索总结经验以外,我的养鸽知识和比赛经验几乎都是从书本上获得的。例如喂什么样的饲料最好,如何配对才能培育出优良的信鸽,如何在赛前让信鸽达到最佳状态。”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公棚赛鸽双翼结构特征探讨与研究
大胆使用公棚晚归鸽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最新更新
热门点击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发展历程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10 xinge365.com 版权所有 信鸽365 - 中国信鸽第一资讯信息门户网站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