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余饭后,翻翻信鸽刊物,这已经是养鸽多年来形成的习惯了。常言到:开卷有益。
今天,看到箭羽鸽舍的一篇“读《罗家军格言》感悟”,写得好,精辟!真是由衷的喜欢,并颇有同感。二十一条格言,如果不是用“心”领悟,焉能有此见解!
一、我的特色信鸽培育
第1条格言:好种育好苗,实战出精兵。
何谓好种?有好的赛绩、好的血统,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好种可遇而不可求。既有好血统,又有好赛绩很难求。因此,我们选种目标要放在好血统的鸽子身上,通过自己的培育,不一定培养不出比上一代好的种。
贵在“培育”二字。
养鸽人总体分为两类,即育鸽和赛鸽。
育鸽就是按照自己所定的目标去追求,培育有自己特色的鸽子。这追求和培育当然是很不容易的事情,需要较长时间的过程,更有坚定的信心加之不懈的努力。因为一、两次偶然组对的得手≠培育成功。
赛鸽就不同了。可以引进名家鸽或者高赛绩鸽相配,也可以引进幼鸽直接参赛,定期吐故纳新。这样做需要比较雄厚的资金做后盾。
二者皆无可非议。只是鸽友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选择自己的方式。
我更注重培育。我更喜欢体验培育的过程和享受成功的喜悦!这种感受难于言表!
我给自己制定的就是培育出1羽信鸽从300公里-1000公里,乃至1500公里都能归巢、入围、获高位奖的目标。为之我付出了……
我会继续努力,向着我的目标执着追求。
二、鸽舍密度
第2条格言:如果要赛鸽,工夫在鸽外。
赛鸽要取得好成绩离不开鸽主的悉心照料,合适的空气、温度、湿度、密度,合理的饲料配比及保健。适度的训放等是鸽主常抓不懈的工作重点,保证了它们的健康,就有了胜利的前提,把工作程序化、量化,并及时总结,这样才能有条不紊,心中有数。
鸽友们都晓得养鸽的“三要素”,既“种、养、训”。日常管理通俗的说都是包含在“养”范围之内的。有一个问题是绝大多数鸽友都遇到过的,而且是很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密度”问题。因为,我国的国情,绝大多数鸽友的硬件条件都是有局限性的。比如平房的房顶上或是楼房的阳台上的鸽巢,往往都是受面积的限制的,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鸽友们的发展空间。当然,现在也不乏硬件条件过硬的鸽舍,但那绝对不是绝大多数。
鸽巢内存在“密度”过大,尤其是养鸽新手,从四面八方张罗来许多鸽子,有朋友支援的,有花钱引进的,一时间大有搜尽天下名鸽的气势。组上对,每对亲鸽繁育出一、二窝幼鸽,霎时间就是一大片。这是许多鸽友都经历过的事情。
密度大是造成很多不利因素的根源,首当其冲就是交叉感染。当有病菌或者病毒侵袭的时候,蔓延的速度非常之快,以至于无法收拾,特别是那些幼鸽很难幸免。我也曾经历过这样的情景。
大约每一条经验,都是从代价中得来,这代价有时候昂贵的让人无法面对。这代价当然不只是金钱的价值,而是付出的“心血”!
三、一曲悲壮的颂歌
第3条格言:赛鸽贵在坚持,坚持就是援兵,坚持就是胜利。
成功的背后是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决心,赛鸽运动也是如此。当遇到挫折的时候,告戒自己:坚持再坚持,坚持就有机会,坚持就是胜利。
如果你真心喜爱信鸽,如果你真心喜欢赛鸽运动,坚持不懈就会是你自觉自愿的行为。因为在你坚持的过程中,每一个过程和结果,无论是挫折还是胜利都会使你得到收获和乐趣。
如果你养鸽的目的不那么单纯,不用说“不懈”,就是“坚持”都难,因为你求成心太切。有句名言:“欲速则不达”。
多年前,朋友带来1盘录像带,是上海放飞哈密的记实。是一个记实,也是一曲悲壮的颂歌――歌颂那些蓝天上的精灵们生命的搏击!
从哈密到上海,千里迢迢,归程中有数不清的艰难阻险。风沙、饥渴、天敌、劳累,还有意想不到的――在山上鹰住的洞里,人们抓出来的是以把计的足环,那大概是历次放飞的殉难者吧!那些极度疲劳的赛鸽,有的落下来就再也无法起飞。但是令人感动的是:那些小精灵们在生命即将消失的最后一刻,向往的还是“回家”。因为它们的头,都向着南方――家的方向。
养鸽多年,也曾经历过多次赛鸽没有按时归巢。回来的时候有的胸肌被戳了洞;有的嗉囊被穿透;有的腿被折断;有的飞行羽只剩下1根。这种顽强的毅力,有时候令我们人类自叹不如。记得我熟悉的鸽友中有不止一个因为屡次受挫而产生放弃养鸽的念头。
有志者,事竟成!坚持就是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