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问 吧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鸽友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精彩日志 杂 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首页 特别报道 各地快讯 图片 鸽坛论剑 鸽坛杂谈 热点论坛 养鸽经验 信鸽知识 讨论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鸽坛论剑 > 养鸽经验
背景:
阅读资讯

幼鸽为什么容易丢失?

日期:2007-06-15 来源:信鸽365 作者:信鸽365  浏览次数:次 [字体:大 中 小]
幼鸽为什么容易丢失?

    每年春夏之交是哺育幼鸽的最佳时期,所以此时家家户户都会有幼鸽,新的希望也寄托在这些幼鸽身上。然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碰到幼鸽丢失的问题,这也成了近期鸽友在一起议论最多的话题。

    那么,为什么幼鸽容易丢失?

    今年由于我的鸽舍一下子到了近70羽幼鸽,所以幼鸽丢失问题引起我特别关注,经仔细观察分析,幼鸽丢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这些:

    一、外界环境因素

    幼鸽刚出棚,对鸽舍周围环境还不熟悉,还没有抗外界干扰的心理承受能力,如遇到鹰、鹞,遇到礼炮等,幼鸽会顿时失去理智满天乱飞,甚至坠落。本人以及周围的鸽友每年都会发生几次这样的情况。

    鸽舍的环境优劣也是幼鸽容易迷飞的原因:鸽舍小、暗、潮、低、拥挤等容易造成幼鸽迷飞。有二户相邻的鸽友,低处阳台小棚的幼鸽经常飞入高处楼顶大棚中。

    二、饲养者主观因素

    养鸽人因操作失误造成幼鸽丢失的情况也经常发生,主要表现在:

    1、幼鸽出舍过于晚:有些鸽友害怕幼鸽丢失,于是在幼鸽出生50天以后才让出舍,这样鸽子一旦受到惊吓很容易迷飞。幼鸽越早出舍越好,一般出生35以后,只要它是自己走出鸽舍就没有问题。当它在舍外感觉到不安全时,它的第一反应就是往家里逃,不会满天乱飞,经过几次往家里逃的历炼,也就学会了幼鸽成长过程中入舍跳门这一课。

    2、练习入舍跳门十分重要。专业鸽舍给鸽子上的第一课就是跳门,以前我也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总认为鸽子不用教自己也很快学会跳门入舍。其实不然,幼鸽在还没有学会跳门入舍期间,如果受到意外惊吓就会满天乱飞,这样容易丢失。

    台湾鸽友介绍:他在跳门前有一个可装可卸的临时空间,将幼鸽放入其中专门学习跳门,幼鸽习惯跳门以后,跳门前的平台就是鸽子感觉最安全的地方。这样既减少了幼鸽迷飞的概率,又为今后比赛快速入舍养成良好的习惯。

    3、要定时喂食和培养恋巢性。幼鸽不应当长时间在鸽舍周围玩耍,鸽主在幼鸽已学会飞行、降落、跳门入舍后大多时间不要再让幼鸽出舍(可三天放飞一次,进入训练期除外),一定要让幼鸽在舍中找到自己的巢位,必要时鸽主要动手纠正篡位现象。

    定时喂食目的是使鸽子的消化系统有规律,从而减少幼鸽因为饥饿落入附近鸽舍。

    4、鸽子如不愿意出舍或出舍后不愿意飞,此时鸽主要特别小心,要仔细观察幼鸽是否有小疾,千万不能强迫家飞,飞远了幼鸽很容易就地休息,或随别人鸽群落下房顶,被别人发现后会诱入他的鸽棚里成为天落鸟。

    三、健康因素

    大量迷飞的幼鸽其实是亚健康状况,仅仅因为鸽主没有及时察觉而已,飞远以后体力不支落入别人的房顶。在幼鸽开始训练以后,也是因为体质差造成大量丢失,所以,每一位养鸽人必须特别重视幼鸽的健康状况,负责任的鸽主习惯采取:要么禁止亚健康幼鸽出舍,要么干脆淘汰。

    四、遗传因素

    曾有鸽友这样说:由于鸽子健康,所以爱飞,于是容易迷飞。我不赞同这样的观点,爱飞与迷飞没有必然的联系,迷飞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遗传,事实上也有某一路血统中的幼鸽一再丢失的情况。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要求鸽主一定要了解种鸽的特性,盲目育种就容易产生幼鸽迷飞。

    以上只是我个人在养鸽实践中的感受,不足之处还望指教。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鸽子的遗传―血源中断(三)
巧治赛鸽口黄小方法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最新更新
热门点击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发展历程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10 xinge365.com 版权所有 信鸽365 - 中国信鸽第一资讯信息门户网站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