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问 吧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鸽友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精彩日志 杂 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首页 特别报道 各地快讯 图片 鸽坛论剑 鸽坛杂谈 热点论坛 养鸽经验 信鸽知识 讨论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鸽坛论剑 > 养鸽经验
背景:
阅读资讯

它们为什么不爱飞

日期:2002-06-11 来源:信鸽365 作者:信鸽365  浏览次数:次 [字体:大 中 小]
它们为什么不爱飞

  

    不少鸽友抱怨自己的鸽子不爱飞,有些鸽友用竹竽驱赶用鞭炮惊吓,鸽子惊飞了,但决非良策。它们为什么不爱飞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幼鸽出棚晚。一般来讲,身体健康,发育正常的幼鸽,在出壳30天左右出窠,第35天便可自如地进出鸽棚。北方俗称“上房”。到第40天左右便随同老鸽一起飞翔。在3月龄前后活泼好动,是幼鸽最爱飞翔的时期。此时,幼鸽因经常飞翔,翅膀肌肉得到良好的锻炼。飞行功能特强。而且,一旦获得这种功能将终身受益。并且养成了良好的飞翔习惯。

    但是,有些鸽友引进幼鸽后,怕它们飞失,或因为鸽棚搬家等原因,使幼鸽不能按时出棚飞翔。甚至一关就是半年3个月。幼鸽错过了宝贵的练飞时期。而根据动物行为学的理论解释,这段时间又恰是幼鸽向老鸽学习飞行技巧的关键时期。从而使幼鸽没能获得后天的飞行技巧,没能养成良好的飞翔习惯。这些幼鸽长大以后自然是懒于飞翔的。

    不少鸽友不惜重金引来良种信鸽,视之为“千里驹”。将老鸽捆成“死膀”,幼鸽则让其晚出棚飞翔。结果,许多名门之后,飞翔能力极差,被人们称为“懒鸽”。而引进者大呼“上当”,误以为并非良种。实际上,幼鸽晚出棚飞翔是主要原因。

    种鸽老化的影响。一切动物都有惰性,鸽子也不例外。而由于身体素质的变化,老鸽的惰性较青年鸽更强些。因此,用年龄较大的鸽子作出的幼鸽,它的飞翔能力不如年轻鸽的后代。那么,几岁的鸽子就算年龄较大呢?有人说10岁以上,有人说8岁左右。笔者认为,5岁以上的鸽子就要算“年龄较大’的了。它们作出的幼鸽飞翔能力一般都是不很理想的。

    鸽友们在用老鸽作出幼鸽时,常常忽略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死膀”种鸽对后代鸽的影响“死膀”是指那些翅膀被剪掉或被扎绑而不能飞翔的鸽子。这种鸽子如果长时期不飞翔,身体素质下降,还可能导至飞翔能力退化。    

    这种退化虽然不会立即遗传给后代,但种鸽体弱从而造成幼鸽精力不旺,懒于飞翔,这是不言而喻的。

    饲养管理不善。养鸽子要勤于管理,而且还要讲究科学管理,但是实际上,许多鸽友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对信鸽管理不善使鸽子体质下降,也是它们不爱飞翔的原因之一。常见的有因鸽棚建筑得不够好,或饲料质量不好。使鸽子患病。鸽子一旦患病是极不愿飞翔的。饲喂不当。鸽子爱在早,晚时,分空腹飞翔。而有些鸽友则在喂饱它们之后驱之高飞。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进食之后都要有一个消化过程。此时,身体的血液,神经的潜意识注意力都集中于消化器官,鸽子也是一样‘此时驱赶他们飞翔,必然是有气无力。    

    “抛砖意在引玉,扬沙旨在淘金”。笔者将多年养鸽的体会,作此拙文,请鸽友们指教。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消除产后、赛后疲劳的对策
关于信鸽的颠峰期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最新更新
热门点击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发展历程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10 xinge365.com 版权所有 信鸽365 - 中国信鸽第一资讯信息门户网站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